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疗养医学》 > 2012年第6期
编号:218277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21日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第6期
基底膜,生长因子,肾小球,1遗传因素,2糖代谢紊乱,3血流动力学因素,4炎症机制,5细胞因子,6氧化应激
     廉永昕 张嘉莉 李兢

    (空军大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11601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1]。近年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快速增长,DN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目前认为DN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机制、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环节[3]。本文就目前最新研究结果对DN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1 遗传因素

    糖尿病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多基因疾病。糖尿病导致DN发生所需的时间并不是与血糖、血压等控制情况成正比关系,基因型是决定糖尿病易感性及DN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4]。研究表明,在父母或兄妹中患DN的T1DM和T2DM患者中,其发生DN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在寻找皮马印第安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易感基因的研究中,3、7、9和20号染色体上的四个位点已被确定,染色体7q21.3、10p15.3、14q23.1和18q22.3已分别被确定为DN的易感基因区[5]。现已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醛糖还原酶(AR)基因及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的多态性都与DN关系密切。另外,葡萄糖转运体-1基因、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及载脂蛋白E基因的多态性均与DN的发生、蛋白尿及肾病的进展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6]。

    2 糖代谢紊乱

    2.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 慢性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与组织蛋白或游离氨基酸结合发生非酶糖基化反应,并最终形成不可逆的AGEs。AGEs可使肾小球基底膜(GBM)结构改变,滤过膜电荷减少,ECM增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7-8]。此外,AGEs与系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等细胞膜上的AGE受体结合,激活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如丝裂原蛋白激酶通路(MAPK)及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Ras通路、Rac/Cdc42通路等,释放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炎性介质,如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内皮素、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