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疗养医学》 > 2015年第1期
编号:210548
骨内输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21日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第1期
穿刺针,骨髓,胫骨,1IO的发展历程,2IO的机制,3适应证及禁忌证,4并发症,5操作相关问题,6IO的护理,7小结
     蒋慧 王芳 胡兴录 张丹 姜颖 肖红

    骨内输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蒋慧 王芳 胡兴录 张丹 姜颖 肖红

    骨内输液已在国外急救中广泛使用,国内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拟介绍骨内输液的临床应用进展,旨在引起国内对骨内输液技术的关注,为骨内输液在国内的实践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骨内输液;应用进展;静脉输液

    骨内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IO)是利用骨髓腔内丰富的血管网,将液体和药物输入血液循环的一种紧急替代给药途径[1]。在急救中,外周静脉通路收缩塌陷的危重症者,建立静脉通道十分困难[2],IO作为一种替代途径,由于其简单、耗时少、成功率高,已被国外急救组织广泛应用[3],国内报道还不多见,主要原因可能是对IO认识不足。本文介绍了IO的发展、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及护理等方面,为IO在国内的推广提供信息支持。

    1 IO的发展历程

    IO已有很长的历史。1922年Drinker[4]发现灌注到骨髓腔内的物质能很快被中枢循环系统吸收,提出了胸骨可作为输血部位的设想;1934年Josefson[5]首次报告了通过胸骨输液治疗恶性贫血的成功案例;1942年Papper[6]发现IO到达中央循环的速度与中心静脉输液速度相似。但随着材料的进步、气管内、心脏内,腹腔内等其他给药途径的开展,IO逐渐不被重视。后来在急救中发现,一些患者难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死亡率较高,直至1984年JamesOrlowski博士发现印度广泛应用IO来挽救霍乱的患者,IO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7],逐渐取得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目前IO已被多数欧美国家的医疗机构列为培训急救人员的基本内容之一[8]。

    2 IO的机制

    骨髓腔是由很多的非萎缩性静脉网组成,经中央管、滋养静脉和穿支静脉与血液循环相通[9]。骨髓腔因被骨性结构所包围,血流量相对恒定[10],当外周静脉网发生塌陷或关闭时,骨髓腔内的静脉网不会塌陷,能像海绵一样快速吸收灌注到其周围的液体,并将其快速转运到体循环中[11],有研究表明IO的药代学、药动学与静脉用药相似,其效果相当于中心静脉输液,能达到快速大量扩容的目的[12]。

    3 适应证及禁忌证

    IO主要用于不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紧急情况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8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