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临床的应用现状
理论,糖尿病,1“治未病”思想阐释,2“治未病”思想运用举例,3小结
丁原全“治未病”思想临床的应用现状
丁原全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不仅在古代的许多历史时期都备受医家的重视,而且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治未病”的实质内容及在医学上的运用,来探讨“治未病”思想的研究进展,提示我们应继承和运用好这一思想,发挥其优势,为现代医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治未病;中医;医学;运用
“治未病”一词首见《黄帝内经》,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防”即预防,一是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当疾病已发生,如何控制处理不使之进一步发展。“治未病”思想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渗透到临床的各个方面。因此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意义重大。
1“治未病”思想阐释
“治未病”理论的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代[1],此思想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继承、创新,至《黄帝内经》成书时,“治未病”才逐渐被确立为一种思想[2]。《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后经过历代医学家的探索和不断充实,“治未病”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难经…七十七难》:“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张仲景非常重视治未病,《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云:“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同时指出一旦不慎发病,应早期治疗,驱邪外出,治未病之经络脏腑,截断其传变,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或由一脏传入它脏,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适中经络,为流传脏腑,即医治之。”……这些文献都含有“既病防传,先治未病之脏”的思想。
总之,“治未病”思想,就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其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欲病先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方面的内容。
2“治未病”思想运用举例
2.1 健康教育 “治未病”不仅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迟得病,更是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传播“治未病”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制定适合各类人群的养生保健方案,组织中医专家进行“治未病”健康讲座和一对一的交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