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应用不同成分血液抢救效果的临床观察
动力学,血流,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兰霞 马涛 贾新勇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应用不同成分血液抢救效果的临床观察
李兰霞 马涛 贾新勇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不同成分血液在抢救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12—2016-10于某院诊治的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产妇16例,依据抢救前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判断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凝血功能障碍所缺乏的主要凝血成分,进而给予针对性输注各类血液成分。分别于抢救后1 h、2 h再次检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抢救后6 h、12 h检测血小板(PLT)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16例患者中,输注血小板6例,输注冷沉淀9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5例,输注红细胞制品16例。抢救前、抢救后1 h及2 h患者MAP、CVP、红细胞比容(HCT)均呈升高趋势,而心率(HR)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前、抢救后1 h及2 h患者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时间(TT)呈下降趋势,而纤维蛋白原(FIB)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PLT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多存在外周循环不足以及凝血因子消耗性缺乏,依据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给予针对性的成分输血可有助于改善患者循环状态,重建凝血功能。
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成分输血;血流动力学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指剖宫产时失血量超过1 000 mL,或自然分娩时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1]。产后出血发生率占分娩总数为2%~3%,在我国产妇死亡中该并发症列居首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大量出血可导致产妇体内有效循环的血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血管细胞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组织发生无氧代谢引发酸中毒,进而造成一系列并发症[3]。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后出血,病情凶险,发病急骤,极易发生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4]。随着临床输血研究的进展,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以及血小板等成分输血在改善大量失血时机体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4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