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疗养医学》 > 2018年第11期
编号:205605
心理学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2日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第11期
病情,肺癌,1肿瘤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界定,2肿瘤的致病性心理诱因,3肿瘤心理的阶段性发展,4心理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5肿瘤患者心理治疗的方法,6小结
     姜明敏 李杰 罗丹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较少出现全身症状,不向周围组织浸润,也不向全身转移,手术切除后不易复发,对机体危害小,患者预后较好。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常有全身转移,全身症状明显,晚期患者多出现恶病质,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给患者造成极大心理压力。

    1 肿瘤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界定

    肿瘤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由护理心理学发展而来的,作为护理心理学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肿瘤患者。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它已发展成一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主要对癌症病因、病症进行心理学层面的剖析,对未患病人群进行心理辅导,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对患者进行包括精神鼓舞、潜在性复健指导及临终关怀在内的多项心理护理工作,减轻病患心理负担,提升预期治疗效果。

    2 肿瘤的致病性心理诱因

    据近年相关研究表明[1-2],肿瘤的致病因素极具多样性,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占有近三成致病比例。在应激性刺激的作用下,机体免疫系统得以适当调节,从而避免肿瘤的生成和发展演变。反之,免疫机能失调则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大诱因。在长期社会心理的不良作用下,中枢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免疫系统机能不断衰退,致使患癌概率直线攀升。肿瘤发生的社会心理致病诱因:①负性情绪[3]。②情绪受压抑的抑郁性格[4]。③人生中的突发性变故[5]。

    同时还有其他研究机构表明[6-7]:“各种不良社会因素使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导致在较长时期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作用下使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