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12h内就诊治疗特征分析
治疗率,溶栓,成功率,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刘建芳急性心肌梗死为我国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具有病情危重、病死风险高的特点。长期临床实践已经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尽早进入治疗程序、恢复心肌血液灌注为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1-2]。然而调查发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急诊时间分布范围较广,发病后不同时间就诊的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3-5]。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多不超过12 h,为进一步明确发病后12 h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特征,指导该疾病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我院开展本次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不完整的患者。136例患者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9.30±4.08)岁。根据发病后就诊时间的不同将136例患者分为观察1组(发病后<4 h就诊)、观察2组(发病后4~<8 h就诊)、观察3组(发病后8~12 h就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