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软组织疼痛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椎管,筋膜,病灶,1病因和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
董宏然 汪鹏 陈松华慢性软组织疼痛是指人体的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脂肪垫、椎间盘等运动系统软组织由于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病变产生无菌性炎症刺激,继发软组织痉挛、变性和挛缩,产生肢体的疼痛、功能障碍及其他相关征象的疾病。我国学者宣蛰人[1]自20世纪60年代始对软组织疼痛从发病学、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征象学、预防学等7个方面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创立了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根据软组织疼痛病灶部位的不同,临床按解剖分型,将软组织疼痛分为椎管外、椎管内、椎管内外混合型三种不同类型,其中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病例临床最为多见,且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原发病因包括急性损伤后遗和慢性劳损形成。骨骼肌、筋膜、韧带等运动系统软组织骨骼附着部位是牵拉应力的集中区,容易发生急性损伤,产生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急性疼痛,损伤后如果未能及时正确的治疗达到彻底修复,则会发展为原发性慢性疼痛,且常在各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下突发加重。慢性劳损形成是另一个致病因素,且是最为常见的原发因素。人体软组织特别是肌肉、筋膜等,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受到长期反复的牵拉性刺激,产生积累性损伤,由量变到质变,在软组织骨骼附着处逐渐形成无菌性炎症改变,产生慢性疼痛。这些原发因素引起软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疼痛时,会促使累及的肌肉软组织产生反射性和保护性肌痉挛,长时间的肌痉挛则会引起组织供血不足和新陈代谢障碍,出现病理学的改变,造成炎症组织的变性和挛缩,产生复杂的临床表现。临床上还有些软组织疼痛病例并无明确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史,可能是一些全身性的因素,使机体软组织易产生类似的无菌性炎症病理改变,引起慢性疼痛,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1]。一些慢性软组织疼痛还会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以及组织变性对神经末梢的牵拉刺激等,出现痛觉系统的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2-3],这些复杂的疼痛机制参与也增加了慢性软组织疼痛的治疗难度。
2 临床表现
2.1 一般症状 局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主要引起病灶局部、相邻或远隔部位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腰、骶、臀、腿等部位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
2.2 相关征象 部分病例除了疼痛症状外,还会表现出头晕、眼胀、耳鸣、咽喉异物感、心慌、胸闷、腹痛、腹胀、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等多系统相关征象,这些征象并非相关系统本身病变所致,在相关软组织疼痛病灶得到彻底治愈后则完全消失。
2.3 精神症状 慢性疼痛与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症状共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