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后肢体疼痛机制及标准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1引言,2疼痛的机制,3中医标准化治疗和护理,4现代医学标准化治疗,5总结与展望
马雪萍 张晓岚 崔小琴 张志梁作者单位:730000 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马雪萍,崔小琴,张志梁);730050 甘肃省中医院医疗保险处(张晓岚)
1 引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交通事故以及建筑坠落等意外事件屡见不鲜。全世界每年有9.0%~22.8%的人发生骨折,其中髌骨骨折占0.5%~1.5%,20~50岁是高发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典型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瘀血及活动受限[1]。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疼痛症状不可避免。疼痛导致患者功能锻炼减少,加之制动时间过长,局部血流速度减慢,极易引起肌肉萎缩、韧带粘连,甚至导致膝关节挛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处理不当,很容易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髌骨骨折后疼痛是临床上标准化治疗和规范化护理的重点。本文对近年来髌骨骨折后肢体疼痛的病因病机和相关标准化治疗进行综述。
2 疼痛的机制
2.1 中医机制 中医认为髌骨骨折后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都是“骨痿、筋痿”范畴。《说文解字》中提到“痛,病也”。《圣济总录》云:“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积不散,则为肿为痛”。《伤寒全生集》云:“凡跌扑损伤,或被人踢打,相撞,或至闪肋,此有瘀血也”。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到“凡是疼痛,皆瘀血凝滞之故也”。可见创伤引起患者肢体疼痛的主要原因是瘀血[2]。
而髌骨骨折术后疼痛原因为金刃创伤,脉络损伤,导致局部气血不畅,气滞血瘀,瘀阻化热,瘀则不通,发为疼痛,即为“不通则痛”。《医宗金鉴》谓“伤损亦证,血虚作痛”,术后金刃创伤,丢失营血,创伤部位失去濡养,发为疼痛,即为“不荣则痛”。《难经·十三难》说:“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中医所谓荣卫是指气血为体,荣卫为用。荣穿行于脉中,卫输布于脉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