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脑神经,神经递质,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黄清明脑卒中是目前临床十分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前者即脑出血,后者即脑梗死,与脑出血相比,脑梗死的患病率相对更高[1]。目前认为脑梗死可导致患者大脑神经功能受损,由此会引发一系列肢体、感觉、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则是此类患者发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此并发症发生考虑与患者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2-3]。与睡眠节律相关的5- 羟色胺(5-HT)、多巴胺(DA)、褪黑素(MLT)等分泌紊乱为其重要发病机制[4]。因此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常会在实施积极对症治疗后予以服用相应药物,以改善其神经递质分泌情况[5]。但有学者表示[6],除上述客观性致病因素外,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病还与患者个人心理、认知等主观性因素相关,予以药物干预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但无法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临床实践中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为一种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的非药物疗法,通过对患者实施积极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可很大程度上纠正其错误认知,对改变患者睡眠习惯、养成规律作息均有积极意义[7]。本研究主要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至武陟济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60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130例,药物组中男70 例(53.85%),女60 例(46.15%),年 龄50 ~80岁,平均年龄(65.25±0.31)岁,脑卒中位置:脑干86例(66.15%)、基底节区44例(33.85%),失眠病程20~50 d,平均病程(35.22±0.14)d;联合组中男73例(56.15%),女57例(43.85%),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217±0.25)岁,脑卒中位置:脑干90例(69.23%)、基 底 节 区40 例(30.77%),失 眠 病 程23~47 d,平均病程(35.36±0.2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批准号:20121)。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8]中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认存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发病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失眠病程均在20 d以上;病情处于稳定期、意识清醒可顺利配合研究;入组患者均已知悉此次研究目的和内容,均已在相关同意书签字确认。排除标准:经临床诊断为脑出血者[9];伴其他病理性精神、认知障碍疾病者;病情处于急性发作期者;已知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者;依从性差不愿配合此次研究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