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水肿消退后的中医治疗等
肾炎水肿消退后的中医治疗
黄利慧
肾炎,是以肾脏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是肺、脾、肾三脏受病,三脏之中,重点在肾,须及时治疗,当水肿消退后,尚须抓紧时机,善自调治,才能巩固疗效,免除后患。笔者根据临床体会,肾炎由于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者为多,水肿消退后,余邪未清,脾肾阳虚一时难以恢复,而蛋白尿长期不易消失,多数患者尚有腰部酸痛,食欲不振,面黄体倦等诸多症状。在治疗用药上。应着重培补脾肾为主,兼清余邪。
健脾益气肾炎经过治疗,水肿消退后,邪去正虚,脾气受损,临床常表现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黄少华、苔白、脉细缓、尿检异常。治以健脾益气。药用党参、白术、山药、黄芪、芡实、莲子肉各15克,砂仁3克,苡仁30克,茯苓、陈皮各10克,红枣15枚,水煎服。若脘闷腹胀,加厚朴花10克,枳壳10克;四肢怕冷加桂枝10克。
, 百拇医药
温补肾阳 肾炎的病位,主要在肾。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统藏于肾。慢性肾炎,当水肿消退后,常表现肾阳不足,尿检有蛋白,症见面色灰黯、腰膝酸软、怯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治宜温补肾阳。药用杜仲、补骨脂、山萸肉、菟丝子、覆盆子、仙灵脾、五味子、巴戟肉各10克,金樱子、芡实、熟地各15克,水煎服。另用金匮肾气丸(中成药)。每次8粒,每日服3次。
滋阴益肾肾炎患者,常因利水太过,津液耗伤,肾阴受损,不少的患者,水肿消退后,往往出现伤阴症状。常表现头晕眼花、面花潮红、耳鸣目涩、虚烦失眠、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燥唇干、血压增高、舌红少苔、脉细数、尿检有少量蛋白。治宜滋阴益肾。药用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北沙参、麦冬、怀牛膝、丹皮、当归、五味子各10克。方中酌加健脾调胃之药,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若尿中带红加小蓟15克;血压偏高加珍珠母30克、钩藤10克。
驱邪化湿肾炎水肿消退后,湿热虽除,而余邪末清,湿未化。温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不易骤除。临床常见胸中烦闷或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混浊,或尿时涩痛,舌苔腻黄,脉濡数,尿检有蛋白、红细胞。治宜清化湿热。驱除余邪。药用苍术、黄柏、泽泻、茯苓、滑石各10克,白茅根、苡仁、车前子各20克,蒲公英15克、木通5克,水煎服。若大便干结或不畅加生大黄8。克;呕吐加法半夏、竹茹各10克;血尿加生地20克,小蓟20克。
, 百拇医药
白虎汤的由来
杨相国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这二句方剂歌诀说的是中医名方白虎汤的功效及药物成分。白虎汤是中医之祖张仲景首创,最早见于《伤寒论》一书。它是由石膏(打碎)30克、知母10克、炙甘草5克、粳米10克组成。是清气分热剂,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症见高热烦躁、口渴、汗出、面赤、恶热、脉洪大有力等常见的临床表现。方中石膏能清热除烦,知母能清热生津,甘草、知母能和中养胃、甘润生津、调合药性。故四味组合唯妙唯肖,具有极好的清热泻火的功效。此方从汉代一直流传至今,疗效极佳。
关于白虎汤的由来,还有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那是在汉代,巫医、巫婆、神汉、方士、道士到处胡乱行医。当时的张仲景虽然到处奔走,到处宣传生病后不要找巫医大神,不要找方士、道士,不要求神拜佛,但在那个年代里,由于封建迷信活动猖獗,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岂能阻止强大的封建迷信势力。他自己也深感无能为力。可是有一天。张仲景的弟子卫讯对他说,有人说有个高热不退的病人经一道士捉“鬼”后,给病人配了一副“白虎大仙”送的“仙药”让病人服用,结果病人的病很快就好了。卫讯还说,这个道士已用此“仙药”治愈了大量病人。这个道士现在已出了名,四面八方的病人都去找他治病。凡是找他“治病”的人都说他的“仙药”灵验,药到病除。“有这等事?”张仲景感到这其中一定有秘密。于是他对卫讯说:“你装作病人的样子,到他那去治病取来‘仙药’。我要查看一下他的‘仙药’究竟是什么?”卫讯装病去道士那弄来“仙药”,把“仙药”放在张仲景面前。他俩人把药物一一分开,发现这四种药物分别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这些药中没有香灰、土面等成分。张仲景这时才意识到,那些装神弄鬼、搞歪门邪道的巫医、道士,在给人治病时,也不光靠玩神弄鬼,他们手中也有一些民间验方,他们玩神弄鬼治病是为了骗,他们用验方治病才能把病人治愈,把病人治愈才能出名,直至长久骗人。为了看到疗效,张仲景将这四味药在临床中给一些高烧的病人应用,结果治愈了大量病人并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
后来张仲景把这个药方写进了他所著的《伤寒论》中。由于他的弟子卫讯在道士那讨药时,道士称此药是“白虎大仙”给的“仙药”。所以张仲景将此药方称作“白虎汤”。张仲景就是这样从道士手中将白虎汤夺来的。, http://www.100md.com(黄利慧等)
黄利慧
肾炎,是以肾脏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是肺、脾、肾三脏受病,三脏之中,重点在肾,须及时治疗,当水肿消退后,尚须抓紧时机,善自调治,才能巩固疗效,免除后患。笔者根据临床体会,肾炎由于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者为多,水肿消退后,余邪未清,脾肾阳虚一时难以恢复,而蛋白尿长期不易消失,多数患者尚有腰部酸痛,食欲不振,面黄体倦等诸多症状。在治疗用药上。应着重培补脾肾为主,兼清余邪。
健脾益气肾炎经过治疗,水肿消退后,邪去正虚,脾气受损,临床常表现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黄少华、苔白、脉细缓、尿检异常。治以健脾益气。药用党参、白术、山药、黄芪、芡实、莲子肉各15克,砂仁3克,苡仁30克,茯苓、陈皮各10克,红枣15枚,水煎服。若脘闷腹胀,加厚朴花10克,枳壳10克;四肢怕冷加桂枝10克。
, 百拇医药
温补肾阳 肾炎的病位,主要在肾。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精统藏于肾。慢性肾炎,当水肿消退后,常表现肾阳不足,尿检有蛋白,症见面色灰黯、腰膝酸软、怯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治宜温补肾阳。药用杜仲、补骨脂、山萸肉、菟丝子、覆盆子、仙灵脾、五味子、巴戟肉各10克,金樱子、芡实、熟地各15克,水煎服。另用金匮肾气丸(中成药)。每次8粒,每日服3次。
滋阴益肾肾炎患者,常因利水太过,津液耗伤,肾阴受损,不少的患者,水肿消退后,往往出现伤阴症状。常表现头晕眼花、面花潮红、耳鸣目涩、虚烦失眠、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燥唇干、血压增高、舌红少苔、脉细数、尿检有少量蛋白。治宜滋阴益肾。药用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北沙参、麦冬、怀牛膝、丹皮、当归、五味子各10克。方中酌加健脾调胃之药,使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若尿中带红加小蓟15克;血压偏高加珍珠母30克、钩藤10克。
驱邪化湿肾炎水肿消退后,湿热虽除,而余邪末清,湿未化。温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不易骤除。临床常见胸中烦闷或有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混浊,或尿时涩痛,舌苔腻黄,脉濡数,尿检有蛋白、红细胞。治宜清化湿热。驱除余邪。药用苍术、黄柏、泽泻、茯苓、滑石各10克,白茅根、苡仁、车前子各20克,蒲公英15克、木通5克,水煎服。若大便干结或不畅加生大黄8。克;呕吐加法半夏、竹茹各10克;血尿加生地20克,小蓟20克。
, 百拇医药
白虎汤的由来
杨相国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这二句方剂歌诀说的是中医名方白虎汤的功效及药物成分。白虎汤是中医之祖张仲景首创,最早见于《伤寒论》一书。它是由石膏(打碎)30克、知母10克、炙甘草5克、粳米10克组成。是清气分热剂,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症见高热烦躁、口渴、汗出、面赤、恶热、脉洪大有力等常见的临床表现。方中石膏能清热除烦,知母能清热生津,甘草、知母能和中养胃、甘润生津、调合药性。故四味组合唯妙唯肖,具有极好的清热泻火的功效。此方从汉代一直流传至今,疗效极佳。
关于白虎汤的由来,还有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那是在汉代,巫医、巫婆、神汉、方士、道士到处胡乱行医。当时的张仲景虽然到处奔走,到处宣传生病后不要找巫医大神,不要找方士、道士,不要求神拜佛,但在那个年代里,由于封建迷信活动猖獗,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岂能阻止强大的封建迷信势力。他自己也深感无能为力。可是有一天。张仲景的弟子卫讯对他说,有人说有个高热不退的病人经一道士捉“鬼”后,给病人配了一副“白虎大仙”送的“仙药”让病人服用,结果病人的病很快就好了。卫讯还说,这个道士已用此“仙药”治愈了大量病人。这个道士现在已出了名,四面八方的病人都去找他治病。凡是找他“治病”的人都说他的“仙药”灵验,药到病除。“有这等事?”张仲景感到这其中一定有秘密。于是他对卫讯说:“你装作病人的样子,到他那去治病取来‘仙药’。我要查看一下他的‘仙药’究竟是什么?”卫讯装病去道士那弄来“仙药”,把“仙药”放在张仲景面前。他俩人把药物一一分开,发现这四种药物分别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这些药中没有香灰、土面等成分。张仲景这时才意识到,那些装神弄鬼、搞歪门邪道的巫医、道士,在给人治病时,也不光靠玩神弄鬼,他们手中也有一些民间验方,他们玩神弄鬼治病是为了骗,他们用验方治病才能把病人治愈,把病人治愈才能出名,直至长久骗人。为了看到疗效,张仲景将这四味药在临床中给一些高烧的病人应用,结果治愈了大量病人并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
后来张仲景把这个药方写进了他所著的《伤寒论》中。由于他的弟子卫讯在道士那讨药时,道士称此药是“白虎大仙”给的“仙药”。所以张仲景将此药方称作“白虎汤”。张仲景就是这样从道士手中将白虎汤夺来的。, http://www.100md.com(黄利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