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生活》 > 2009年第11期
编号:11824047
心理暗示在生活中的魔力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日 《健康生活》 2009年第11期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所处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于结果的内容。

    我们来看两个实例。某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见颓丧,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症。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注射一支,保证三天康复。”打针三天后,求治者果然一身舒泰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暗示作用。

    二战时。纳粹在一个战俘身上做了一个残酷的实验:将战俘四肢捆绑,蒙上双眼。搬动器械,告诉战俘:现在对你进行抽血!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只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战俘哀号一阵之后气绝而终。其实,纳粹并没有抽该战俘的血,滴血之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导致战俘死亡的,是“抽血”的暗示:耳听血滴之声,想着血液行将流尽——死亡的恐惧,瞬时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衰竭。

    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足以证明“暗示”的魔力。

    悲观的人,在每一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乐观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能看到一个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人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

    1900年以前,德国有100多名勇士先后独自一人做了“驾驶单座折叠式小船横渡大西洋”的冒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