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生活》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135181
盲目滥输液 等于在玩命(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健康生活》 2011年第8期
     于药理的宣传,又有多少人得到过医生的风险提醒?生了病走进医院,医生简单问诊,然后就刷刷地开输液单。每个医院最不够用的就是输液大厅,里面热闹得像个菜市场,人人手上插一针头,头上挂一瓶盐水,“享受”着被输液的“乐趣”。

    业内人透露,医院和一些医生热衷让病人输液,无非也是“利”字在作怪。有人算了一笔账,以普通感冒为利,在所有治疗方法中,以“输液治疗”医院可以从中获得更大利益。治感冒的口服药有许多种,一般西药有感康、白加黑等,中药有羚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中西药混合的有维C银翘片等。这些感冒药中最贵的要数西药白加黑,售价也不过十多元,其它列举的药品均不超过10元,每盒可以服6日左右。也就是说,口服药物治感冒,最多不超过20元。而肌肉注射,常用的有安痛定+地塞米松+病毒唑+洁霉素或阿米卡星等,有的干脆混合一针肌注(错误用法),也有分别注射的,价格在10~15元之间,一般不超过6天,费用在100元钱左右。静脉输液一般都是抗病毒+抗感染+协同药+液体+输液器+床位费+输液手续费。费用的高低,取决于抗生素的档次,最便宜的也要60元~120元/天,如果输上6天,患者就要支出700多元。由此不难看出,静脉输液的费用是口服药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难怪经常有人抱怨,治一个感冒竟要花上千元。这上千元的费用里,除了必要的检查外,都是花在静脉给药上。不必要的输液对患者来说,就是花钱买痛苦、买风险,对医学来说也是倒退,对国家来讲,更是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 百拇医药
    权威观点:预防脑血栓 定期输液不解决根本

    每年秋冬季节,有些脑血管患者开始输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对此专家认为,脑梗塞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输液,但是输进的药液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不可能长期有效,所以脑血栓的防治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预防脑血管疾病,平时不可忽略生活细节,如低盐、低脂、戒烟和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此外,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病的各种因素,如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有效控制血压: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检查等。

    治感冒输液就像“导弹打蚊子”

    从小到大,每个人患感冒的次数可能数也数不清。但就是这样一种常见病,却“苦”了中国人的腰包。一位外国医生曾说,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此言虽然尖刻,却一针见血。中国人对于感冒的重视程度,让许多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很是不解。卢克是加拿大人,在中国某媒体工作已经9年。“以前在家得了感冒,从来没想过要上医院,如果实在难受,比如说咳嗽睡不着觉,就会给家庭医生打个电话,他会让我喝点止咳药。”卢克说,来到中国后,他一感冒,同事们就会劝他赶快去医院输液。“我挺不理解的,以前从来没有治过感冒,就是休息,一周就好了。”在英国,人们一旦患了轻度感冒,往往会花上十分钟给自己煮一杯热腾腾的姜茶,配上红糖和柠檬服下,当作治愈的药物。稍微严重些的人,在喝完姜茶之后,会请假一天在家安心休息,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专家认为,治疗一般感冒输液就像“导弹打蚊子”。其实,感冒初期可以喝3天的板蓝根或感冒冲剂。这样有益于缩短病程。对于感冒药的使用,专家建议,国内销售的感冒药多是复方制剂,里面会有解热镇痛、防鼻充血等各种成分,所以服用一种就足够了。
, 百拇医药
    滥用输液存在五大潜在危害

    发热反应 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人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肺水肿 肺水肿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严重时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哕音。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如果不停止输液并采取急救措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 百拇医药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发症。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时,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和缺氧,并可立即导致死亡。

    微粒栓塞 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液体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10个,粒径大于20微米的不得超过2个。目前除英国和澳大利亚外,其他国家均未对粒径10微米以下微粒做出限量规定,而人体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10微米,因此药液中的较大微粒可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症。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吞噬细胞吞食,导致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国外学者在尸检中发现,用过40升输液的患者肺标本中有5000个肉芽肿。国内有人报道,长期接受静脉输液的病人可出现肺张力过度及呼吸衰竭。药液微粒的潜在危害不可轻视。

    “能口服不注射”仍是权威的用药原则

, 百拇医药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原则?首先,三种用药方式中,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最轻、最慢,因此最安全。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有的几分钟内就置人于死地。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医院、个体诊所,由于抢救设施缺乏,人员的抢救知识匮乏,一旦出事很难逆转。其次是输液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再次,输液进行静脉穿刺时会引起疼痛。最后是输液成本最高,用于输液的抗菌药费用往往高出口服药很多,甚至是数倍。

    只要消化系统没问题 口服和输液效果相当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输液最大的好处就是“好得快”,甚至是一些医生也会做出这样的理解。专家认为,这种说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因为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专家认为,任何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痊愈周期。只要消化吸收方而没有问题,大部分药物口服和输液的效果是相当的。

    三种情况一定要输液

    专家指出,只有三种情况病人必须接受输液治疗:首先,当病人上吐下泻导致脱水,要通过补液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其次,如果病人身体里有有毒物质,比如吃了相当数量的安眠药,必须洗胃,同时需要补液以促进有毒物质加速排出体外;最后,完全出于治疗原因,有些药不适合口服,或者有少数药物需要稀释以后进行静脉点滴。, http://www.100md.com(常怡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