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玉川谈调神养生(1)
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淮南子》说:“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是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由于人的精神活动是在“心神”的主导作用下,脏腑功能活动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综合反应,所以精神调摄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调神之法概括起来可有:清静养神、立志养德、开朗乐观、调畅情志、心理平衡等方面。清静养神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此处之“清静”是指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心神不用不动固然属静,但动而不妄动,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同样属于“静”。清静,主要是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见异思迁,想入非非,而是要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各项工作、学习。
调养心神是养生之本 调神摄生,首在静养。这种思想源于老庄道家学说,后世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有所补充和发展。
养生家认为静养之要在于养心,道、儒、佛、医都有此主张。“儒日正心,佛日明心,道曰炼心,要皆参修心学一事”,“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自炼心始”。心静神清,心定则神凝,故养生莫要于养心。天玄子曰:“养心之大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