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4年第5期
编号:11081518
莫让别人的评价左右你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4年第5期
     别人的目光

    只要你置身于这个世俗的社会当中,你就无法回避别人对你的议论。

    日本有一家杂志在谈起“现代人际交往中五大乐趣”时,曾把“议论别人”列为其中的“第一大乐趣”。确实,议论别人可以满足人的多种心理需求,如交换信息、表现自我、获得亲近感、满足好奇心、平衡自己的心理、加强群体对个体的控制等等。

    既然“议论别人”具有某种必然性,那么“被人议论”就有相应的不可避免性。人们感慨:活着真累!许多人对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推崇之至。其实,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不可能超凡脱俗地一点儿都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其生理、安全、归属、自尊与他尊、爱与被爱、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只有在被人接纳、被人承认的前提下以及在群体生活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从长远来看,人如果总是被非议、拒绝和排斥,那么他将难以有正常、健康的心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是为别人的看法而活着的,许多成功来自于这一点,而许多不成功也来自于这一点。但人们在议论他人时,通常爱用一种短时期的、流行的、趋同的价值观和思路来点评。你若老被这些缺乏系统化、随意性大、常与个人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的议论牵着鼻子走,那么你必将成为一个无所作为、平平庸庸之辈。只有认识到并敢于超越这种议论的人,才拥有人生真正的大智慧,才能把“别人议论”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而不掉进他人所设置的陷阱。

    笔者当年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时,家人一致反对,并把本人“痴心不改”定义为“顽固不化”。可几年后的一天却听到父亲这样教育我弟弟:“你看你哥哥当年选择自己的专业时,就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我一下子从“被批判的典型”变成了“受表彰的模范”。

    大思想家罗素曾说过:“对舆论的畏惧如同其他畏惧一样,是折磨人和阻碍发展的。如果这种畏惧始终强烈,那便很难取得任何伟大的成就,并且也无法获得真正快乐所依赖的精神自由。因为对于快乐而言,至关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应当源于我们内心的冲动,而不是源于我们的邻居或亲属的偶然的兴趣欲望。”

    以别人对你的看法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流沙上。何其不幸!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更加快乐,然而过度地夸大其重要性,反而会被人捆住手脚。

    不论何时,面对拒绝、责骂或藐视,切记罗斯福夫人的话:“没有你的同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