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080779
心理抛物线(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6年第1期
     众所周知,抛物线的特点是其高度不断攀升,达到最高点后,其高度逐渐下降。

    最近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了这样几个案例,用抛物线加上二维坐标轴可以很形象地说明这些个案的共同特点。

    案例1

    张先生是一位40岁出头的航天工程师,在家里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张先生是众多孩子中最有出息的一个,是最值得父母骄傲的孩子。张先生从小体弱多病,3岁时曾因重病差一点死去,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后来,他考上大学并留在北京一家知名的单位工作,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张先生的父母60多岁了,和一个弟弟住在一起,均在老家农村。每年张先生回老家探望父母一次,平时主要是两个弟弟照顾父母。张先生经济条件最好,但父母每月有上千元的退休金,所以经济上也不需要他的帮助。

    张先生来咨询的主要问题是近十年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过分担心,让他简直受不了。有时他感到胸口有点闷,就会非常害怕,担心是患了心肌梗死,每当这时他就会赶紧到医院做检查,心电图\J心脏造影、动态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均没有异常。张先生可以稍稍放心一下,但保持不了太长时间,只要有点儿胸口不适,他就又会想到是不是得了心肌梗死。有时还会突然有这样的念头:我会患心脏病,并为此而不安,越是这样,就越感到胸口真的不舒服,就越担心自己会患心脏病。另外,只要有点儿感冒的症状,如流鼻涕、咳嗽等,张先生便非常紧张,担心自己得了肺炎,甚至是肺癌,需要赶紧到医院做检查。张先生买了个电子血压计,经常给自己量血压,稍稍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就量,只要高一点儿就会非常害怕自己会得脑溢血,赶紧去医院,医生让其安静下来,血压又恢复至正常。张先生明明知道自己目前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但就是对一点点的不舒服过分害怕和谨慎,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 百拇医药
    从诊断上说,张先生患了疑病症,是神经症的—种表现。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张先生对自身健康如此提心吊胆?

    我发现,张先生所害怕的疾病都是严重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肺癌、脑溢血,这些都是导致死亡的致命性疾病。问他是否害怕死亡时,很有意思的是张先生回答并不害怕死亡。真的吗?通过了解,我得知张先生现在有一个心愿,等再过10年,自己退了休要回老家多陪陪父母,而母亲身体不太好,所以……不言而喻,张先生担心及此事自己的愿望很可能不能实现,担心母亲可能会过早死去,那会令他更加内疚。但是张先生不愿面对这种现实,本能地做了一个转移,即将对母亲死亡的担心转移为对自己死亡的担心,这种担心程度之大,竟然大于死亡。

    咨询中,我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追问了一下张先生:“如果你得了心肌梗死、肺癌或脑溢血,会怎样?”他回答:“会死掉。”“然后会怎样?”“那可了不得了,我父母肯定接受不了,妻子、孩子也不能照顾了,我才四十来岁,这么多年,我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但我没有尽到义务,还等着退了休陪陪父母呢,我怎能现在就死呢?”
, 百拇医药
    可见张先生对死亡有着强烈的恐惧和回避。其实,对于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恐惧,谁也不愿意死,但我们平时很少考虑死亡,因为死亡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张先生为何频频出现对死亡的恐惧反应呢?

    在访谈中张先生提到,他从小体弱多病,三岁时曾有过与死亡相关的体验,所以他对死亡很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的成功,家庭角色和责任的增加,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而父母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这些都引发了他对健康的渴望,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正是对疾病和死亡的适度恐惧,人们才学会了讲究卫生,遵守交通秩序等社会规则,从营养学、美学、心理学、体育、音乐、艺术等方面来修养我们的心身,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不断寻求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如果用横坐标表示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程度,纵坐标表示生命质量,二者的关系是抛物线形式,随着恐惧程度的增加,生命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如果超过一定的度,超过最适点,生命的质量就会急遽下降。于是,我想到利用这一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张先生。
, 百拇医药
    首先,帮助张先生把对死亡的恐惧提炼出来,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生命归宿,对死亡的恐惧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如果没有人恐惧死亡,便不会有人遵守规则,就会导致人际冲突扩大,冒死鬼增加,艾滋病泛滥,社会大乱。

    其次,让他明白自己对死亡的恐惧超过了抛物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最适程度,即超过了保持最佳生命质量对应的恐惧度,有一点点不舒服,都往坏处想,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结果自然是紧张、焦虑、失眠、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下降。恐惧度越大,生命质量越低。

    再则,帮助他把对死亡的恐惧程度最适点调整,分析对死亡恐惧的易感性形成的过程,包括从小体弱多病,曾有过死亡体验,以及目前对生命的渴望等等,以期降低其对死亡的恐惧程度,从而使其从疑病状态中走出来。

    案例2

    亮月是某高校专科生,刚上大二。大一两个学期的考试,她的成绩都是班里第一名,可她最近的状态却不好,感到学校很破,宿舍环境很糟糕,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现在不愿住校了,甚至不愿学习了,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似乎也不如以前了。
, 百拇医药
    通过深入交谈,我了解到亮月有很大的学习压力。在她就读的大学,三年六次考试平均成绩在前九名才有资格参加专升本的考试,最终录取前六名。噢,原来如此。可亮月前两次考试都得了第一名,这应该让她不太紧张才对呀,可她怎么会怨声载道,厌学了呢?亮月说自己非常卖力地学习,而宿舍里有两个同学平时不怎么学,却是班里的前几名,对自己具有很大的威胁。原来她担心自己的第一名以后会保不住。当第一的愿望太过强烈,以至于不能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率下降,这更激发了她对第一保不住的担心。以横坐标表示当第一的愿望,纵坐标表示学习效率,二者之间的关系也符合抛物线的关系。即学习效率并不随着当第一的愿望的强度增加而持续增加,同样存在一个最适的强度,对应学习效率最高。超过最适强度,学习效率反而会急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理解力差,出现心烦意乱、甚至厌学等情绪状态。

    如何利用学习效率与做第一的愿望的抛物线关系来帮助亮月呢?

    首先,我帮助亮月把当第一的愿望提炼出来,当第一是任何人都向往的事情,我们的社会也倡导“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功折罪士兵”,想当第一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有助于个体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如果都不想当第一;知足常乐,不思进取,则失去前进的动力,没有发明创造,只有庸俗的重复。老师懒洋洋地教课,学生懒洋洋地听;不用考试,学校干脆都关门吧。

    其次,让她明白其当第一的愿望超过了一定的度,即超过了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和最高学习效率的度,整天想着当第一,怕第一保不住,虽然前两次都考了第

    [ 下 页 ], http://www.100md.com(黄建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