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音师》看偷窥癖的成因及疗愈
曲东明《调音师》是一部法语微电影,该片讲述了假装盲人的钢琴调音师目睹了一桩谋杀案的故事。本文试图从偷窥癖的成因及疗愈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心理学解析。
男主角是公认的钢琴天才,却在钢琴大赛上,因为过度紧张而一败涂地。从此后,他一蹶不振,整日躺在床上,面前的小桌子上散布着凌乱的抗抑郁药。一年后,他活了过来,成了钢琴调音师。他通过假装盲人,获得了不少订单。而且小费更高,还能得到别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人们不再提防他。他甚至还有机会看到仅穿内衣的美女跳舞。
片子演到这里,可以约略看出“偷窥癖”的成因。如果说,在舞台上的表演,满足的是暴露欲望的话,那么暴露欲望遭受到强烈的打击,会使人在心理上出现严重的退行,发展到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偷窥。
暴露癖和偷窥癖的形成原因,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性蕾期,也就是小孩子3-6岁的这个时期。这是一个性的萌芽期,孩子开始出现性别意识,会通过暴露、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而获得快感。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举措失当,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造成影响,致使这种儿童期性相关行为固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