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去火”多喝粥
不少人到了夏季易出现口苦、目赤、头晕、尿少等“上火”现象,甚至会有目赤肿痛、牙龈肿痛、咽喉干燥、口舌糜烂、大便干结等症状。苦夏食粥,不失为消暑良方。粥,本是广东人的嗜好,如今在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也流行开来。粥,在我国百姓的餐桌上至少摆放了4000年,《周书》称“皇帝使烹谷为粥”,这大约是关于粥的最早记载。粥自古以来就受到养生家的重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饮食之一,尤其是以药粥预防疾病,民间早有实践。比如,胡萝卜粥可以预防高血压;薏米粥可以预防癌症、泄泻;羊肉粥、生姜粥可以预防慢性气管炎;荷叶粥、绿豆粥可以预防中暑。对于吃惯大鱼大肉的人,适当饮一些野菜粥,可以增加维生素和滋阴补肾,调节生理机能等等。
据考证,经历代医学家、养生学家的实践与理论总结,粥谱(方)已达数百种,粥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清代养生学家黄云鹄在《粥谱》中说粥“一省费、二津润、三味全、四利膈、五易消化”。由此可见,夏日食粥不乏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梨粥 将梨子3个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捞去梨渣,加入大米适量,煮烂成粥,趁热食用。功效:适用于小儿风热、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头昏等症。
, 百拇医药
菊花粥 粳米50克,冰糖适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时加入杭菊花6克(布包),再煮约10分钟即成。功效:清热解暑,醒脑提神。
冬瓜粥 将冬瓜500克去皮除瓤,切成小块,粳米100克洗净。少许熟火腿切成碎米状。取锅上火,放入麻油烧热,下葱末炝锅,加入冬瓜、火腿末、清水、粳米,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成粥,以盐调味后食用。功效:清热、养胃、利尿。适用于治疗暑热烦闷、消渴、水肿、淋病等。
丝瓜粥 将嫩丝瓜250克洗净削皮切成小块,粳米100克洗净待用。取锅放入清水、粳米,煮至半熟时,加入丝瓜、精盐,再续煮至粥即成。功效:除热利肠、凉血解毒。适用于身热烦渴、痔疮便血等。
西瓜皮粥 将西瓜皮250克削去硬皮及残留瓜瓤,冲洗干净,切成细丁,用盐稍腌。取锅放入清水、西瓜皮丁、洗净的粳米100克,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约15分钟,以盐调味后进食。功效:消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消肿。适用于小便短赤、肾炎水肿、糖尿病等。
, 百拇医药
薏苡仁粥 将薏苡仁50克洗净,浸泡5小时后捞出,粳米100克洗净备用。取锅放入清水、薏苡仁和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功效:祛风除湿,利水消肿。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水肿等。
红枣粥 用红枣、大米各适量,煮粥食用。功效:适用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痰中有血丝,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以及口干咽痛、声音嘶哑和舌红嫩的脏火等。
柴黄粥 用料为柴胡、黄芪各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将柴胡、黄芪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连续5天至7天。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发热头痛、全身酸痛。
熬粥小窍门
⒈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来。这样,熬粥可节省时间。
⒉开水下锅:冷水煮粥似乎是一种普遍共识,但真正的行家里手却是用开水煮粥,既可避免煮粥糊底现象,而且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
, http://www.100md.com
⒊火候: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即小火熬煮约30分钟。别小看火的大小转换,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⒋搅拌: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到呈酥稠状出锅为止。搅拌,是为了让米颗颗饱满、粒粒酥稠。
⒌放油: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滴入少许色拉油,你会发现不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别样鲜滑。
⒍底、料分煮:大多数人煮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倒进锅里,百年老粥店可不这样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搁一块熬煮片刻,且绝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品清爽而不浑浊,样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又不串味。特别是辅料为肉类及海鲜时,更应将粥底和辅料分开。, 百拇医药(鲁 明 姚克裘)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饮食与膳方 > 药粥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