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康复》 > 2004年第9期
编号:11080132
起居有常 长寿有方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日 《康复》 2004年第9期
起居有常 长寿有方

     康复杂志社等单位不久前举办的“百名心脑专家大型义诊”活动中,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这位陆久之老人虽然是坐着轮椅来的,但和专家交谈时的口齿非常清楚,思路也很清晰。待看到他的诊疗记录时,竟感到难以置信:呵,103岁!更让人惊异的是,他的心律、血压、血黏度等指标均为正常,只是心脏搏动的力度略微有些弱。一位期颐老人的身体状况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可说是难得一见。为了探究老人家的养生之道,笔者特意登门拜访,希望披露他的长寿“秘诀”,能让所有的老人获益。

    陆老住在卢湾区淡水路的一栋老式公寓里。一进院门,浓浓的绿意让人几乎忘记正身处喧嚣的都市。陆老正坐在窗前赏花,看见笔者来了,马上热情地招呼。早晨的阳光透过绿藤萝斜射进窗口,夏日的清风摇曳着满院的花草,空气中弥漫着芬芳馥郁的气息,那份闲适,那份清凉,不啻是人类最适宜居住的地方。陆老端坐在藤椅中,身着素色的短袖衬衫,还十分正式地系着一条红色的领带,与之相衬的,便是他那红润的面色。加上他挺直的腰板,依稀可以看出他当年的风采。在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陆老谈锋甚健,语言风趣幽默,真不愧是昔日新闻界的一位名记者。

    早在解放前,陆老就是上海一家日报的社长。就在这时,他和陈瑶光女士坠入了爱河,两人于1946年喜结良缘。在旁人看来,他和名门千金联姻,从此以后可以飞黄腾达了。但是,他却是位心怀家国、追求光明的人。妻儿都在国外定居,也想把他接去,甚至把他的护照都藏起来了,但他毅然决然地定居在上海。像他这样的老知识分子,在“文革”中难免一劫。但他仍以平常的心态生活着,为社会和公众做着应该做的事,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终于走进了新世纪的曙光。

    夫人和子女都不在身边,陆老的日常生活起居都是由保姆照顾的。尽管如此,他还是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天的生活,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早晨4点,他就早早地起床了,这在年轻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而后,便完成盥洗、解大便等一系列程序。等太阳出来之后,再出门散散步。由于几年前不慎摔伤了腿,现在他已经“足不出户”了,一般只在院子里踱踱步、晒晒太阳。完成了每天的早锻炼,到了7点,就是他的早餐时间了。陆老吃得非常清淡,通常只吃些稀饭、豆浆,油条、包子等比较油腻的食物很少出现在他的餐桌上。因为起得比较早,上午的时间相对充裕。一不看电视,二不搓麻将,听广播、看报纸成了陆老上午最重要的事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90早新闻》是他每天必听的节目。“我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太好,左眼几乎完全失明了。但我的耳朵还不错,戴上耳机就可以很清楚地听到节目内容。《早新闻》的容量很大,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就可以知道身边事乃至天下事。”陆老说,“有时候也有人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没必要再去关心那些琐碎的事情了。我却不这样认为,也许这是我的‘职业病’,年轻时的新闻敏感性一直延续到今天。不过这样也好,一个人若是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了,那说明他的心已经衰老了,身体的疾病就会接踵而来了。”确实,陆老就是这样胸怀开朗,一直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生活,这就是他保持心态年轻的秘诀。

    每天上午的时光都是在这样与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的“交流”中度过的。中午12点用午餐,是陆老多年来雷打不动的规矩。饭后稍事休息,就要午睡了,无论寒暑,到了下午两点,总是准时起床。下午陪伴他的则是满屋子的藏书。陆老在离休前是上海市文史馆的研究员,与书籍、资料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保持着“惯性”,也许这些书本已融入他的灵魂了。

    晚上7点,又到了陆老的晚餐时间。这顿饭可能是一天中最简单的了,稀饭或是面条一碗,再加上少许小菜。饭后做一些卫生工作,最迟8点,他就要安枕就寝了。

    按照陆老的经济状况,完全可以过上一种优越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朴素。“遇事不怒,出门走路,基本吃素,劳逸适度”是他的生活准则,四句十六字,既富含哲理,又蕴藏韵味,散淡中透着高雅。就在这平淡甚至是不经意间,陆老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雨。笔者从心底祝愿他继续健康长寿,也愿普天下的老人都能像他一样成为百岁人瑞。, 百拇医药(生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