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题孩子”把把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健康的身心。但是,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应状态,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的发生率高达16%~26~在刚刚结束的2004上海教育博览会上,本刊特邀了多位沪上知名的心理咨询师为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其间,有很多典型的病例,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孩子的注意力为何总是不集中
淘淘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显得很顽皮。他的妈妈多次接到老师的“投诉”,说淘淘总是“坐不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东张西望招惹别人。老师一离开教室,他便大声喧哗,做出种种夸张的动作吸引同学注意。集体活动时,他最不听话,而且表现得很没有耐心,常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回到家中,妈妈也发现淘淘不能全神贯注地做作业,不断以喝水、吃东西为理由而中断。
为了能使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妈妈采取了“紧逼盯人”的战术。淘淘一回到家,妈妈就什么事也不干,开始盯着他做作业,一直陪在身边。然而,妈妈越是盯,孩子越心不在焉,思想很难集中,做作业所花的时间也越长。这样,经常要“盯”到晚上们点,可就是这样,淘淘的作业还是不能按时完成。紧盯的日子没完没了,妈妈的火气也越来越大,于是就经常打骂孩子。到最后,妈妈彻底失去了信心,认为淘淘“根本不是读书人的料”,采取了听主任之的态度,从“紧迫不放”的极端走向放任自流的另一极端。
在学校里,淘淘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因为关注升学率,老师一开始对他采取了紧盯的战术,可越是这样,他的注意力就越难以集中,老师在失望中也就渐渐放弃了这个学生,让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单独的一个位子上,也不再过多管他。
专家评析
淘淘从受到过度关注到被放弃的情况,实际上说明了社会的压力正在渗透到孩子身上。许多来作心理咨询的孩子所表现的思想不集中现象,其实是由于承受的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家长、老师和自身的压力是压在孩子身上的”三座大山”,日益严重的压力导致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也不放任自流,家长与老师共同帮助孩子努力找到心理问题的根源,才是当务之急,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的快乐到哪里去了
小丹是个文静的小学生,成绩很好,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可细心的班主任发现,最近,她上课老是走神,成绩也有所下降,下课不和同学们在一起玩了,有时还躲在角落里悄悄抹眼泪。
原来,小丹的爸爸妲妈因感情不和经常吵架,最近在闹离婚。他们当着小丹的面使用最刻薄的语言攻击对方,相互揭短,吵得激烈时甚至砸东西,弄得好端端的家成了一片狼藉。而此时,小丹只有抱着头,惊恐地缩在一角,泪流满面。她不明白,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跑到哪儿去了?于是,她变得噩梦连连,情绪低落,时常感到压抑和孤独。
专家评析:
快乐、愉悦的情感正在远离像小丹一样境遇的孩子们,这种”幸福感”之所以缺失,追根溯源,很多是让家长给剥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如果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负而情绪,就会对其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要知道,快乐的体验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即便在正常情况下,家长也不要铁板着面孔:以减少“威严感” ,构建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会感觉你可亲可敬。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亲密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施加良好的影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建理想的家庭氛围。
孩子不能适应新环境怎么办
新学午开始,小华从普通中学转学刽某重点中学读书。她原来在学校成绩优异,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年午都评为“三好学牛”,是许多同学学习的楷模。可进了重点中学后,才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和出色,一下子从以前的得意和欣喜跌落到失意、悲观的深渊,对名校那种想象中的美好全都不见了。最近,爸爸妈妈发现她变得郁郁寡欢,成绩直线下降,也不和其他同学来往,于是就和女儿谈心。
小华流着眼泪说:新学校功课难度比较大,她上课完全听不懂,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不合群,也没有什么朋友。比如,小华在听课中觉得有些问题没搞清楚,就会像以前那样,直爽地向老师提出:“老师,您刚才那个问题我没听懂,您能再讲一遍吗?”这时同学和老师都会句她投来异样的眼光。逐渐地,同学开始疏远她。她也很少和同学们来往,感觉自己糟糕透了,一无是处,心望很难过,感到很孤独,问父母:“能不能转学回到原校去?”父母很心疼,可是又无可奈何,不知怎么办才好。
专家评析:
小华转学到新校,意味着从以前熟悉的地方进入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原有的—切必然受到冲击和挑战,这样一来,需要重新去调整和适应。此时,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接纳新的生活,当发现孩子有不适应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干预,干预得越早,孩子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小。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多数自卑,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充分认识自我的优势,学会欣赏和接纳自己。可让孩子邀请同学一起玩,组织一些健康有趣的活动等,要在活动中培养主动性。当孩子的行为偏差逐渐得到纠正后,自然能适应新的环境。 孩子为何不愿打开心扉 小昊今年16岁,人长得比较高大帅气,成绩还不错。以前就像小尾巴似的跟着父母亲,特别依恋,经常滔滔不绝地讲述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家早总是欢声笑语不断。
可是最近一年来,小昊仿佛变了一个人,放学叵家就走进自己的小屋,吃完饭后又回到房间,不愿和父母说话,有时只是一问—答,家里特别安静,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但同学来了后,他却显得非常高兴,谈笑风生,一扫往日之沉默。其父很奇怪地问:“我们还是像从前一样,在学习上对他严格管教,生活上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可他却总说我们人人不理解他,有时还为此产生;中突。最后连话也懒得和我们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专家评析:
青少年在身体迅速发育的同时,会意识到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社会地位的变化,使他们感受到正在长大成人,产生了“成人感”的心理变化。在“成人感”心理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针对成人的心理”闭锁性”。这时,父母应该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充分接纳孩子独立性的心理变化,并尊重他们的愿望和心理发展的需求,与之多沟通,重新构建与孩子交往的新的行为模式。, http://www.100md.com(晓 晨 丁 彤)
孩子的注意力为何总是不集中
淘淘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显得很顽皮。他的妈妈多次接到老师的“投诉”,说淘淘总是“坐不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东张西望招惹别人。老师一离开教室,他便大声喧哗,做出种种夸张的动作吸引同学注意。集体活动时,他最不听话,而且表现得很没有耐心,常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回到家中,妈妈也发现淘淘不能全神贯注地做作业,不断以喝水、吃东西为理由而中断。
为了能使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妈妈采取了“紧逼盯人”的战术。淘淘一回到家,妈妈就什么事也不干,开始盯着他做作业,一直陪在身边。然而,妈妈越是盯,孩子越心不在焉,思想很难集中,做作业所花的时间也越长。这样,经常要“盯”到晚上们点,可就是这样,淘淘的作业还是不能按时完成。紧盯的日子没完没了,妈妈的火气也越来越大,于是就经常打骂孩子。到最后,妈妈彻底失去了信心,认为淘淘“根本不是读书人的料”,采取了听主任之的态度,从“紧迫不放”的极端走向放任自流的另一极端。
在学校里,淘淘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因为关注升学率,老师一开始对他采取了紧盯的战术,可越是这样,他的注意力就越难以集中,老师在失望中也就渐渐放弃了这个学生,让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单独的一个位子上,也不再过多管他。
专家评析
淘淘从受到过度关注到被放弃的情况,实际上说明了社会的压力正在渗透到孩子身上。许多来作心理咨询的孩子所表现的思想不集中现象,其实是由于承受的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家长、老师和自身的压力是压在孩子身上的”三座大山”,日益严重的压力导致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也不放任自流,家长与老师共同帮助孩子努力找到心理问题的根源,才是当务之急,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的快乐到哪里去了
小丹是个文静的小学生,成绩很好,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可细心的班主任发现,最近,她上课老是走神,成绩也有所下降,下课不和同学们在一起玩了,有时还躲在角落里悄悄抹眼泪。
原来,小丹的爸爸妲妈因感情不和经常吵架,最近在闹离婚。他们当着小丹的面使用最刻薄的语言攻击对方,相互揭短,吵得激烈时甚至砸东西,弄得好端端的家成了一片狼藉。而此时,小丹只有抱着头,惊恐地缩在一角,泪流满面。她不明白,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跑到哪儿去了?于是,她变得噩梦连连,情绪低落,时常感到压抑和孤独。
专家评析:
快乐、愉悦的情感正在远离像小丹一样境遇的孩子们,这种”幸福感”之所以缺失,追根溯源,很多是让家长给剥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如果不注意控制自己的负而情绪,就会对其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要知道,快乐的体验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即便在正常情况下,家长也不要铁板着面孔:以减少“威严感” ,构建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会感觉你可亲可敬。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亲密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施加良好的影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建理想的家庭氛围。
孩子不能适应新环境怎么办
新学午开始,小华从普通中学转学刽某重点中学读书。她原来在学校成绩优异,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年午都评为“三好学牛”,是许多同学学习的楷模。可进了重点中学后,才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和出色,一下子从以前的得意和欣喜跌落到失意、悲观的深渊,对名校那种想象中的美好全都不见了。最近,爸爸妈妈发现她变得郁郁寡欢,成绩直线下降,也不和其他同学来往,于是就和女儿谈心。
小华流着眼泪说:新学校功课难度比较大,她上课完全听不懂,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不合群,也没有什么朋友。比如,小华在听课中觉得有些问题没搞清楚,就会像以前那样,直爽地向老师提出:“老师,您刚才那个问题我没听懂,您能再讲一遍吗?”这时同学和老师都会句她投来异样的眼光。逐渐地,同学开始疏远她。她也很少和同学们来往,感觉自己糟糕透了,一无是处,心望很难过,感到很孤独,问父母:“能不能转学回到原校去?”父母很心疼,可是又无可奈何,不知怎么办才好。
专家评析:
小华转学到新校,意味着从以前熟悉的地方进入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原有的—切必然受到冲击和挑战,这样一来,需要重新去调整和适应。此时,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接纳新的生活,当发现孩子有不适应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干预,干预得越早,孩子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小。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多数自卑,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充分认识自我的优势,学会欣赏和接纳自己。可让孩子邀请同学一起玩,组织一些健康有趣的活动等,要在活动中培养主动性。当孩子的行为偏差逐渐得到纠正后,自然能适应新的环境。 孩子为何不愿打开心扉 小昊今年16岁,人长得比较高大帅气,成绩还不错。以前就像小尾巴似的跟着父母亲,特别依恋,经常滔滔不绝地讲述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家早总是欢声笑语不断。
可是最近一年来,小昊仿佛变了一个人,放学叵家就走进自己的小屋,吃完饭后又回到房间,不愿和父母说话,有时只是一问—答,家里特别安静,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但同学来了后,他却显得非常高兴,谈笑风生,一扫往日之沉默。其父很奇怪地问:“我们还是像从前一样,在学习上对他严格管教,生活上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可他却总说我们人人不理解他,有时还为此产生;中突。最后连话也懒得和我们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专家评析:
青少年在身体迅速发育的同时,会意识到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社会地位的变化,使他们感受到正在长大成人,产生了“成人感”的心理变化。在“成人感”心理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针对成人的心理”闭锁性”。这时,父母应该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充分接纳孩子独立性的心理变化,并尊重他们的愿望和心理发展的需求,与之多沟通,重新构建与孩子交往的新的行为模式。, http://www.100md.com(晓 晨 丁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