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运动休闲》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485667
张又旭:把玩钟表第一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运动休闲》 2007年第9期
张又旭:把玩钟表第一人

     60年代初,当很多人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的时候,他已经手戴劳力士,身骑哈雷摩托游闯四方了,那时的他年仅13岁。几十年后的今天,他成了中国钟表收藏家的NO.1,中国第一块120万游龙戏凤陀飞轮表的总设计师,嘉士德、苏富比等世界知名拍卖行的VIP客户。这位新世纪的老一辈新酷玩家叫张又旭,熟识他的人都称他“大鹏”。

    贵族拆装 只爱劳力士

    张又旭出身富足,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过后不久,13岁的他就得到了第一块表,那是四十年代生产的泡泡背ROLEX(劳力士),虽然没有保存下来,但张又旭还是很清楚地记得它当时的样子。“我真的是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表了。”

    他对手表最感兴趣的就是拆、装。那时候他拿着一块劳力士到表店去修,可是没人愿意理他,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拿着这么贵的手表,所有人都用怀疑的眼神看他。一气之下他决定自己来修,买好了零件和工具,自己回家又是拆又是卸,结果还真修好了。“文革时期,我爱玩表、玩车,也爱修表、修车,闲着没事儿就帮着别人修,差点儿被扣了个‘地下工厂’的帽子,后来一调查,我根本不收钱,就是喜欢。”
, 百拇医药
    少年时,张又旭并不喜欢钟表的声音——“闹钟很吵,让人睡不好觉。”家境殷实的他,懵懂中即耳濡目染了好表的定义——劳力士,一定要是高复杂、纯手工、机械表,要求再高点,要有鸣响报时器、日月星盈亏、计时马表、两地时间显示、温度测量器、指南针……单单这些粗浅的认识,已让草根出身的名表收藏家难以望其项背。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又旭渐渐发现“表是值得尊敬的”。而真正让他领略到“有些表也值得欣赏”的是他的一位至交好友。张又旭形容他的朋友是一位“完美的欣赏主义者”,对表颇有研究。朋友对表由衷地喜爱,让他感动。于是,在朋友的影响下,心灵手巧的张又旭开始研究表、收集表、雕刻表、制作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每天早晨,张又旭都会打开他那只盛满名表的盒子,先欣赏一下他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宝贝”,尔后,他会选出一只适合当天心情的表戴上。“我只戴劳力士,从13岁那年开始我就对这个品牌情有独钟了。”经过短暂的品表、选表程序,张又旭一天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 百拇医药
    在家的时光,他一般都是研究些诗词歌赋,看已经没人看的书,喝杯红酒,抽烟斗,温吞自在。闲暇之余,要是有人跟张又旭聊起手表,他肯定会如数家珍般地点着各种世界名表,俨然一位鉴赏专家。多年的“品”表经验,使张又旭对诸款名表有着自己的理解。比如,“很多人都会觉得劳力士财大气粗,但它的耐用性、机械的精准度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卡地亚则是一个浪漫的品牌。”

    只图一乐娱己不娱人

    张又旭从不喜欢“花哨”的表。他有自己的原则——“我喜欢经典的东西。所谓经典,就是它拥有特别的生命,你可以赋予它特别的解释。这种东西是旁人无法效仿的。”因此,他不忍放过进入眼中的任何一款经典之作。他曾在意大利买过一只卡地亚表。据说,那款表在整个意大利只有一只。

    随着对钟表热爱的加深,张又旭不满足于把玩名表的表象,他开始着迷于收集、拆装百年品牌使之荣耀的独门专属机芯,寻访世界各地,混迹于各大拍卖会,不惜重金购回世界名表。用自己的双手尝试复原、重铸传说中的稀世名表,玩表至此,已臻极致。一次,为了争得一台挚爱的宝矶大师用过的机床,在嘉士德拍卖专场,张又旭从一开始高举手中的号牌,至落槌仍不曾放下,势在必得的决心可见一斑。时至今日,张又旭专门建了一个仓库,用来存放古董表。里面摆满了箱子,由于藏品数目众多,每个箱子上面都贴着标签,这样他才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表。必要时,张又旭要找几个搬运工过来帮他,因为他一个人根本挪不动那些箱子,更怕不小心弄坏它们。
, 百拇医药
    在张又旭的宝箱中,目前最贵的是2006年,他在嘉士德拍卖会购买的PATEK PHLIPPE(百达翡丽),价值一千多万美元,名叫“国王的珍藏”,它是特制的,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张又旭与国内其他名表收藏家最大的不同是,别人收藏表多多少少把它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而张又旭只把它当成一种乐趣,“我不是收藏家,从来也没有想过买表是为了收藏。”如果硬要将“收藏”二字安于其上的话,他也从不关心纳入囊中的名表升值几许,他是低调的,他的名表收藏方式是只进不出。“我基本不会与人分享自己的藏品,这叫作只图一乐,娱己不娱人。”

    在张又旭所有的“家当”中,没有一只石英表。这是因为他觉得,只有机械表,才能让他领略到钟表大师在创造机械“生命”时的艺术美。从机械中领略到美,使张又旭认识到,“如果能将一样东西做得不仅漂亮,而且具有极致的美,那一定会取得成功。”由表而及于工作,张又旭希望自己不仅生产产品,而且还能够创造一种艺术。年夜时分,一只只精密机芯被张又旭取出,安放在拥有250年历史的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使用过的工作台上,地道的工具,柔和的灯光,在张又旭的手中,250年前的制表瞬间与此刻重合。
, 百拇医药
    懂得欣赏 我引领时尚

    “只要能够真正欣赏某样东西的价值,你就会觉得自己拥有最好的;只要你觉得你是最美的,那么,你就是。”和一些大而空的自称引领时尚的人来比,张又旭的“自称”显然要强而有力的多。

    做事的谨慎可以说是让人折服。为了保证自己眼睛的色彩敏感度,他从来不看电视。家里唯一一台和电视差不多大小的是个对眼晴无损害的监视器,可以用来播放光碟。“电脑我也很少用,收发邮件都是由家里的保姆来做。”言谈举止中,张又旭总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转眼间44年过去了,张又旭的兴趣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拆装表了,而是自己做表。“拆了装,装了拆,对我来说玩够了,做表的过程才是最享受的,那才叫真正的引领时尚”。作为北京手表厂的制作顾问,张又旭一次又一次地让国际钟表界深为叹服,去年在巴塞尔表展上,张又旭的作品震撼了整个世界制表界,当自己指导、完成的作品被各国收藏家抢购时,所得的钱他一分不收,全部记在北京手表厂名下。
, 百拇医药
    学宝石鉴定出身,张又旭是国内乃至世界的宝石鉴定第一人。正是因为这样,才为他制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常外出勘查的他到了国外,身份比国内甚至还要高。但是,张又旭的勘查也不是每次都那么的顺利。有一次,去俄罗斯做宝石勘查,当地的银行大亨把关很严,不给张又旭深入勘查的机会,除非先在该银行交纳几百万的手续费,说白了就是看看身家是不是真的过硬。张又旭闻此,二话没说就将钱打到了银行,“为了自己的事业,还有这份爱好,我觉得做什么都无所谓。”虽然,那次行程,勘察没有任何良好的收获,但是张又旭也不后悔,“走出国门,多交流、多见识,都是给自己丰富资源。”也正因如此,张又旭的很多稀世珍藏都是通过国外的大亨们介绍和推荐才买到的。

    从事跨国公司事业的他,在今天,投资于多个领域。哈雷、雪茄、田黄石,可以说他家里面随意拿出来的物件就价值不菲,连指甲刀都必须是万宝龙的。钱对他来说是最不发愁的。虽然有不拍卖、不交换的收藏原则,但是张又旭却对慈善拍卖业关注有佳。“做人到了我这种地步,首先就是要有善心,行善事。”多次在慈善领域有所作为的他,也荣获了慈善家的封号。

    除此之外,为了将制表技术发扬下去,张又旭还收了两位年轻的徒弟。要知道张又旭的门下可是很难进学徒的。身体力行的执教,学生们在张又旭的指点下,完成了 件又一件手工精良的作品。

    表还是会继续玩下去,张又旭乐此不疲,或许有一天做表会腻,但是凭借他的超凡胆识与并肩时尚的坚定信念,我们不难想象这位珠宝界、钟表界的掌门人将如何把时尚引领下去了。, 百拇医药(ka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