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运动休闲》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499048
杨险峰:天生探险家(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运动休闲》 2007年第10期
杨险峰:天生探险家

     他的名字总会让人想起那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他的确喜欢到险峰上去看风景,经常到世界各地无攀登雪山。但这样的名字却仅仅是因缘巧合,仿佛冥冥之中有些天意,这个年近40岁的男人是天生的探险家。他说:我的母亲一定为她当初为我取的这个名字而后悔不已!

    偶然爱上登山

    杨险峰爱上登山纯属偶然。2003年5月,在搜狐组织的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杨险峰作为蒙西集团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活动,不过,他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到雪山上查看一下公司赞助的广告牌。那是他第一次登山,登到了6500米的营地。

    从那之后,杨险峰就爱上了登山,在同年10月份举办的“攀越哈巴雪山登山大会”活动中,杨险峰带领一支由企业家组成的业余登山队登上了5396米的顶峰。这次登山之后,他也当上了“麻膜队”的队长。所谓“麻膜”表面上的意思是小儿麻痹症和脑膜炎,实际上并不是指这些人身体上有缺陷,而是指他们都是业余登山队员,相对于专业登山队员来说,他们太“麻膜”了。在选举队长时,问有谁得过小儿麻痹症,结果没有,而小时候得过脑膜炎的就杨险峰一个,他就被推举成了“麻膜队”的队长。
, 百拇医药
    “麻膜登山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登山队,它指的是广义的一个群体,就是一群业余的、热爱登山的人。”

    杨险峰还积极地参与“7+2”探险计划,也就是攀登七大洲的最高峰,并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的极点。如今四年过去了,他已经徒步穿越了南极点,攀登过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南极洲最高点文森峰和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峰。他已经完成了“4+1”,还差三座最高峰和一个北极点没有穿越。

    但是杨险峰并不急于完成“7+2”这计划,他说:“我对登山没有特别强烈的要求,我的职业不是登山,我有很多公司需要去经营,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并不一定非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是很危险的,之前的几座雪山,是我在没有刻意的情况下,顺便完成的。接下来的三座雪山和一个北极点,我可能几年以后就会完成,也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完成,无所谓的事情。”

    至今,杨险峰也没有登顶过珠峰,他并不为此而觉得遗憾,也没有具体的计划打算什么时候去登项。“我登过的山都不高,非洲最高峰是5963米,南极最高峰是4897米,澳洲最高峰才2000多米。高度不是一个绝对的指标,珠峰虽然高,但它不是最难攀登的,登珠峰的话,登到5000多米很容易,但是很多其他的山峰,如北美洲的麦金利峰,死亡率就远比珠峰高。”
, 百拇医药
    不与自己为难,不和自己较劲,也许正因为如此,杨险峰才总是能够从他所从事的探险运动中获得快乐。

    生命的重量

    登山运动是勇者的运动,在征服了一座又一座高峰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这项运动的危险性。杨险峰说,他爱上登山以后,已经有三个他熟悉的登山爱好者遇难身亡了。

    造成登山运动员遇难的原因有很多,高山反应引起的并发症、个人技术原因造成的滑坠、自然的原因如雪崩等等。再专业的运动员,在大自然的面前都是渺小的,何况登山本身就是一项挑战自然、挑战极限的运动。

    令杨险峰觉得最痛心的是2005年5月,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董事长庄东辰在攀登西藏的启孜峰时遇难。“那年的2月16号,我和庄东辰还一起登顶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没想到几个月后,他就出事了……”说到这里,杨险峰的语调很沉痛,同伴的离去刺激着这群人中的每一个,他们是同类,做着相同的事情,他们甚至在为同伴处理后事的时候会想,今天躺在这里的是他,也许明天就是自己,到那时,其他的同伴也会来为自己料理后事。
, 百拇医药
    那个“五一”,杨险峰没有安排任何出行计划,打算留在家里陪家人。结果他接到了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的电话,说庄东辰可能出事了,需要救援。杨险峰接到电话后,连夜把登山设备搬到了车里,然后拎着一个平时出差的包跟母亲说,公司让他去内蒙古开会。骗过了母亲,杨险峰去了西藏,加入到搜救庄东辰的队伍中。

    他们找到的是庄东辰的尸体,因为是脑水肿死亡,面部毛细血管全都破裂了,这使得死者的脸是粉红色的,跟活着时一样。“从那之后,我不停地反思,关于生命,关于家庭。人死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使活着的人备受煎熬。我看到庄先生的家人,还有未成年的孩子,心里特别难受,一个家庭从此就失去了顶梁柱,这个家也许就塌了。后来我改了很多坏毛病,有的朋友还纳闷儿,说以前你跟我们是一样的啊,我不好意思说,就是我经历的这一次次生离死别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可贵。这不是老师教的,也不是自己妈叮嘱的,或者媳妇如何劝说的,那都没有用,就是自己感悟到的,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不要轻视任何座山
, 百拇医药
    杨险峰自己也有过一次特别危险的登山经历,也险些和生命失之交臂。

    那是在在2005年6月,杨险峰和另外两个男队员两个女队员一起登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时遇到了险情,和他们一起遇险的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当地向导。

    “我们这只队伍还是挺强的,男队员刘建和次落都登顶过珠峰,次落还是国家登山队的教练,其他几个人也都攀登过五六千米的高峰,经验方面还是可以的。科修斯科山只有2000多米,当天上去就能下来,所以我们都没有带食物和帐篷之类的东西。结果,我们遇到了当地60年不遇的暴风雪。”

    “队长杨勇峰曾经说过,不要轻视任何一座山,我们恰恰就犯了登山的大忌。”这是杨险峰事后的总结,这次失误,几乎让他们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们是当天下午1点钟登的顶,在回来的路上,大概3点多的时候,迷路了,而这个时候,暴风雪也来了。“风很大,3米以外什么都看不清楚。其实我们在前一天,就因为天气的原因没有登顶,但是我们签证的时间很短,所以第二天等于是强行登项。”
, 百拇医药
    强行登顶的结果是他们7个人被困在了一块只有4平方米的悬崖上。6月南半球正是冬天,到了晚上,足有零下二十几度,而他们又都没有带应急装备,每个人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他们垒起了一堵雪墙,想挡一下风,但澳洲的雪是散的,垒的墙也很低,寒风毫不留情地击打着他们每一个人。他们一个抱着一个,用体温来取暖。为了不让大家睡着,杨险峰发动大家轮流唱歌。“我把我这辈子会唱的歌,包括国歌和国际歌,包括只会一句的歌,全都唱了两遍。”唱完之后,他再挨个儿地喊大家的名字刘建、于露、陈红每个人听到后都答应一声,然后接下来,另外一个人再唱,大家也同时跟着一起唱。

    后半夜,50多岁的女向导出状况了,她整个人都在晃,说话也开始不连贯。为了给她取暖,杨险峰躺在地上,让女向导躺在他的身上,再让刘建压在女向导的身上,这样组成一个“三明治”,用体温来温暖女向导。杨险峰在下边冻得脚都失去了知觉,他坚持不住了,再让刘建躺在下边,他压在女向导的身上。, 百拇医药(小 燃)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