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初探(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7-0316-03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随着医学高度专科化,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展社区医疗,将卫生资源调整至趋于合理化是改革城市卫生问题的突破口,而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社区医疗的关键。
1 社区医疗的作用
社区医疗注重基础医疗,着重点在于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给居民更贴心、便捷的服务。医院应负责疑难重症的治疗,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社区和医院的明确分工,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是理想的医疗模式。社区医疗的建立可避免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带来的“看病难”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却不能改善人类总体健康状况,这是由于医院节段式治疗及医院治疗的生物医学模式造成的。社区医疗的建立,为城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就医途径,医生能够根据居民的健康档案,及时进行健康保健和早期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对于慢性病患者进行系统的连续性治疗弥补了医院节段式治疗的弊端,并避免了到医院治疗的繁琐手续和昂贵费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2 社区医疗信息化的意义
社区医疗服务应在医改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状却并不容乐观。由于社区医疗机构软硬件发展落后,不能发挥其“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功能,大多数群众还是倾向于在大医院就医。社区医疗要真正发挥其在医改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建设,其中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社区医疗是发展社区医疗的必要途径。
2.1 信息化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 百拇医药
我国卫生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构建了国家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卫生部和部分省级各职能部门的网络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200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84%省、部属医院、40%地(市)属医院和34%的县级医院在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1]。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可以说是对医院传统管理模式的整体性变革,是经验管理向信息化的理性管理的重大转变。随着社区医疗的发展,社区医疗机构也迫切需要信息化的建设。
2.2 信息化管理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意义
在英国、荷兰等国家,全科医生是专科医疗的“守门人”。在全科医生认为必要时,会将患者转诊到专科医生处,就诊后专科医生再与原来的全科医生沟通[2]。共享医疗信息的医生之间的数据交换是影响共享医疗的重要因素,通过信息系统,保证了数据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充分体现了医疗过程的整体性。社区医疗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背景下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整体、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信息化途径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保证了医疗保健的整体、连续性。另外,信息化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统计数据为医疗卫生决策、医学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 http://www.100md.com
3 社区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与作用
由于社区医疗服务和医院的功能有所区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所不同,社区医疗信息化应从面向管理、面向医疗的临床信息化系统(CIS)朝公共卫生、面向预防保健信息的方向发展。
3.1 建立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电子档案
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发展摘要》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要涵盖公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多档合一”,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的一体化。建立健康档案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健康档案,它能反映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记载了个人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的总体情况。全科医生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要对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正确理解和判断居民或患者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其本人和家庭的背景资料,而只有通过建立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才能做到这一点[3]。
, http://www.100md.com
3.2 建立信息系统,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动态的健康档案不仅给医生提供了预防治疗依据,信息系统的统计功能还给医疗保险费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在医保改革中,医疗费用偿付形式是其中比较困难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按病种制定出门诊中、西药处方金额控制标准是常用的方法。我国某些城市已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单病种医疗保险控制体系[4]。病种实行动态均值定额结算的支付形式是建立在疾病种类核算的基础上的。 而疾病种类核算离不开病案信息,以往是通过抽样调查计算来推算病种的医疗费用。而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轻松地从统计结果中获得,并且可以确切了解一定区域内慢性病发病情况分布及居民卫生状况需求,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和改善居民健康措施。
3.3 实现信息共享,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社区医疗服务主要用于实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的功能,治疗范畴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医院则负责疑难重症的治疗。当社区居民在社区服务中心查出超出其治疗范围的疾病时,社区应及时将患者转到医院进行治疗,并将患者的个人档案交给医院,以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和病情,及时准确诊断。当患者从医院治疗出院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或慢性病的治疗,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能获得患者在医院诊治的全面信息,并获得医院医生的康复治疗指导,以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双向转诊的实施中,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负责同一个患者,充分体现了医疗的整体性,即共享医疗。转诊患者的共享医疗对社区医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与专科医生的信息交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研究显示,共享医疗的医生之间的数据交换很容易出现延迟、残缺不全或出错的情况,这样会延误治疗或造成误诊。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网络,集中存贮患者的健康资料和医疗数据,社区与医院之间互相传递、交换信息,充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 http://www.100md.com
3.4 应用计算机网络呼叫系统和数字远程保健咨询系统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日俱增,这跟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密不可分。老年人属特殊群体,也是慢性病的多发人群。多数子女忙于事业,疏于照顾老人,社区医疗服务应在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上起到重要作用。在社区中应用计算机网络呼叫系统不失为对老年患者的良好照顾手段。另外,还对在家恢复患者、残疾人、高发病人群、孕妇等的监护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远程医疗”是指异地间通过电信和信息处理技术提供信息储存和处理手段以及传送声音、数据、文件 、图片甚至学术活动和彩色图像的医疗活动。通过“远程医疗”可以和相关专家建立联系,进行疑难问题咨询,解决社区医疗资源缺乏问题。
[ 下 页 ], 百拇医药(赵志静 徐怀伏)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随着医学高度专科化,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展社区医疗,将卫生资源调整至趋于合理化是改革城市卫生问题的突破口,而信息化管理是发展社区医疗的关键。
1 社区医疗的作用
社区医疗注重基础医疗,着重点在于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给居民更贴心、便捷的服务。医院应负责疑难重症的治疗,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社区和医院的明确分工,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是理想的医疗模式。社区医疗的建立可避免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带来的“看病难”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却不能改善人类总体健康状况,这是由于医院节段式治疗及医院治疗的生物医学模式造成的。社区医疗的建立,为城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就医途径,医生能够根据居民的健康档案,及时进行健康保健和早期治疗,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对于慢性病患者进行系统的连续性治疗弥补了医院节段式治疗的弊端,并避免了到医院治疗的繁琐手续和昂贵费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2 社区医疗信息化的意义
社区医疗服务应在医改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状却并不容乐观。由于社区医疗机构软硬件发展落后,不能发挥其“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功能,大多数群众还是倾向于在大医院就医。社区医疗要真正发挥其在医改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建设,其中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社区医疗是发展社区医疗的必要途径。
2.1 信息化管理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 百拇医药
我国卫生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构建了国家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卫生部和部分省级各职能部门的网络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200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84%省、部属医院、40%地(市)属医院和34%的县级医院在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1]。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可以说是对医院传统管理模式的整体性变革,是经验管理向信息化的理性管理的重大转变。随着社区医疗的发展,社区医疗机构也迫切需要信息化的建设。
2.2 信息化管理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意义
在英国、荷兰等国家,全科医生是专科医疗的“守门人”。在全科医生认为必要时,会将患者转诊到专科医生处,就诊后专科医生再与原来的全科医生沟通[2]。共享医疗信息的医生之间的数据交换是影响共享医疗的重要因素,通过信息系统,保证了数据交换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充分体现了医疗过程的整体性。社区医疗在家庭和社区的具体背景下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整体、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利用信息化途径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保证了医疗保健的整体、连续性。另外,信息化在社区医疗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统计数据为医疗卫生决策、医学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 http://www.100md.com
3 社区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与作用
由于社区医疗服务和医院的功能有所区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所不同,社区医疗信息化应从面向管理、面向医疗的临床信息化系统(CIS)朝公共卫生、面向预防保健信息的方向发展。
3.1 建立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电子档案
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发展摘要》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要涵盖公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多档合一”,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的一体化。建立健康档案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健康档案,它能反映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记载了个人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的总体情况。全科医生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要对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正确理解和判断居民或患者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其本人和家庭的背景资料,而只有通过建立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才能做到这一点[3]。
, http://www.100md.com
3.2 建立信息系统,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动态的健康档案不仅给医生提供了预防治疗依据,信息系统的统计功能还给医疗保险费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在医保改革中,医疗费用偿付形式是其中比较困难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按病种制定出门诊中、西药处方金额控制标准是常用的方法。我国某些城市已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单病种医疗保险控制体系[4]。病种实行动态均值定额结算的支付形式是建立在疾病种类核算的基础上的。 而疾病种类核算离不开病案信息,以往是通过抽样调查计算来推算病种的医疗费用。而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轻松地从统计结果中获得,并且可以确切了解一定区域内慢性病发病情况分布及居民卫生状况需求,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和改善居民健康措施。
3.3 实现信息共享,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社区医疗服务主要用于实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的功能,治疗范畴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医院则负责疑难重症的治疗。当社区居民在社区服务中心查出超出其治疗范围的疾病时,社区应及时将患者转到医院进行治疗,并将患者的个人档案交给医院,以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和病情,及时准确诊断。当患者从医院治疗出院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或慢性病的治疗,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能获得患者在医院诊治的全面信息,并获得医院医生的康复治疗指导,以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双向转诊的实施中,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负责同一个患者,充分体现了医疗的整体性,即共享医疗。转诊患者的共享医疗对社区医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与专科医生的信息交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研究显示,共享医疗的医生之间的数据交换很容易出现延迟、残缺不全或出错的情况,这样会延误治疗或造成误诊。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网络,集中存贮患者的健康资料和医疗数据,社区与医院之间互相传递、交换信息,充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 http://www.100md.com
3.4 应用计算机网络呼叫系统和数字远程保健咨询系统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日俱增,这跟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密不可分。老年人属特殊群体,也是慢性病的多发人群。多数子女忙于事业,疏于照顾老人,社区医疗服务应在老年人群的医疗服务上起到重要作用。在社区中应用计算机网络呼叫系统不失为对老年患者的良好照顾手段。另外,还对在家恢复患者、残疾人、高发病人群、孕妇等的监护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远程医疗”是指异地间通过电信和信息处理技术提供信息储存和处理手段以及传送声音、数据、文件 、图片甚至学术活动和彩色图像的医疗活动。通过“远程医疗”可以和相关专家建立联系,进行疑难问题咨询,解决社区医疗资源缺乏问题。
[ 下 页 ], 百拇医药(赵志静 徐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