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智钥匙 解码“魅力企业”(1)
采访结束了,屠永锐总经理送我们一本书,书名《近看东西方》。作者,一位旅美20年的华裔学者,以其亲身经历审视了东西方的教育与医疗,文化与观念,生活与诚信……
余秋雨先生作序,其中有句话成了本篇报道的主题:“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发展的起落,有一大半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世界对我们的理解。”
一本书,一份礼,代表了一个企业家对作者和序者的共鸣,折射出一个企业家对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中国式发展的思索。
创新,摆脱企业“成长的烦恼”
这有点像不按常规“出牌”,屠永锐总经理在许多场合总是“出人意料”地与员工谈读书,不谈工作。
这些年,屠永锐推荐了不少触及东西方两种文明“生态融合”的新书:倡议举办《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征文活动;要求中层管理人员读一读《答案永远在现场》;带头学习一种新的经济运作方式《别在市场里发呆》
, 百拇医药
2010年新年伊始,常州四药在1月5日出版的《四药人》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屠总发起每个员工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本期推出《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如有需要向总经理办公室申领。”
整个版面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全球化竞争和微利时代的来临,让企业的脚下成为随时会融化和崩溃的冰山;危机感是持续发展的基石,帮助企业实现迈向卓越的突破;危机感也是员工进取心的源泉,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动力。从微软“破产”到华为“冬天”,从英特“恐慌”到海尔“战兢”,作者纵横中外,聚焦危机。
这是又一本“近看东西方”的好书!推荐书目,自有屠永锐的“心机”。他推崇儒家伦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犹如当年马克斯·韦伯阐述的新教伦理之于资本主义精神。他要与员工一起读这类书,共同寻找解码“魅力企业”的心智钥匙,摆脱企业“成长的烦恼”。
那么现实的烦恼是什么?企业辉煌后的“危机”!
, 百拇医药
常州四药进入21世纪经历了10年的不断增长,近4年连续名列全国医药行业的纳税百强。这个小厂,400多人规模,50亩面积,2009年实现生产、销售、效益同比增长30%以上,上缴税收超过1.2亿元,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换句话说,这个小厂每年“亩产”2 000万元的销售收入,“亩产”240万元的税收,每年人均创造利税50万元。只占产值1%的能耗,又使其连续12年获绿色企业称号。各项经济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准,这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企业来说,无疑具有一种“标本”的意义。
然而,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老总,屠永锐头脑是清醒的,他要防止企业发展“拐点”的来临;屠永锐愿望是美好的,他要让常州四药成为百年老店,长盛不衰。《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多好的书名啊!屠永锐坚信了未来的出路,让员工都来读这本书,不断提升解决危机的动力。
美国上一代大财团中硕果仅存的杜邦公司,是屠永锐心中的“偶像”。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几乎与合众国一同成长的杜邦家族企业,从小小的炸药厂起步。到19世纪难以为继时,后辈中有人力主创新,先后拓展出通用汽车公司和全球尼龙材料市场,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形态,又使“杜邦”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屠永锐经常无限感慨地说,创新是任何企业摆脱危机的源泉!
, 百拇医药
其实,常州四药的发展本身也是一部创新史。30年前,这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弄堂小厂,有个10人车间,在上海医工院的支持下,通过转让科研成果,解决了产品的来源和技术。谁能想到,名不见经传的常州四药,靠了新产品不仅挖到了“第一桶金”,而且还发现他们挖的是一座“金山”——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和抗过敏药物赛庚啶这2个产品至今还在生产,每年还能有上百万元的赢利!创业中尝到创新的甜头,这样的记忆铭心刻骨。
难怪屠永锐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四药,没有专利就没有新产品!
为创新,常州四药使上了“十八般武艺”:仿创结合、技术革新、系统集成、消化吸收再创新。比如“八年磨一剑”的国家863高科技项目镇痛贴剂芬太克,就是集成创新的典范,药效持续72小时,一贴管3天,止痛疗效好。至今已生产几十万贴供应市场。治疗高血压药缬克,与上海医工院合作开发成功,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呼吸系统药兰苏在剂型再创新的同时,又实现产品的系列化。
, 百拇医药
要创新,心态不能浮躁。“四药人”不做唯利是图的“高老头”,他们把眼光聚焦于老百姓的需要与健康。比如抗抑郁药原来必须每天服用,现在创新研发的金开克,患者只需一周服用一片。新剂型激光打孔控释片恒克,能24小时平稳释放药物。可惜的是,新剂型往往被市场壁垒阻挡,进“医保”受限。尽管创新产品难以快速实现价值,但丝毫没有降低他们创新的热情。
现在,常州四药每年研发经费的投入,达到销售额的5%,已获知识产权的自主发明专利28项,且大多数专利技术已应用于生产领域。2009年他们又取得了较好成果:2个新产品获SFDA生产批件;10多个新品和新剂型在研。通过科技创新,建成了DDS控缓释制剂技术平台、TTS透皮贴剂研发生产技术平台、手性药物合成技术平台和小分子多肽生物制药技术平台。
然而,更让屠永锐欣慰的还是企业的体制创新。2001年在常州市的统一部署下,“四药”成为第二批改制企业。“劳者有其股”的模式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从2001年到2009年,生产、销售、上缴税收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增长了10倍;每年增长30%以上,三年翻一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百拇医药
2010年1月5日,是常州四药迁厂投产30周年的纪念日。公司赠送给每位员工一套29件高级餐具。定制的餐具上印有“高科技造就金饭碗”。其深长的意味是,让“当家人”在吃饭时想到:唯有创新,才有企业的健康成长;唯有创新,才有员工的美好明天!
企业如社会,“见木又见林”
屠永锐身上有股浓浓的“书生气”。表达观点想法、遣词用句,不时透出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生积淀。所以当夸奖屠永锐有悟性、不认“死理”的时候,员工们都觉得这评价恰如其分。
他经常说,企业要学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的那些理论,今天在中国是不能照搬照抄的。比如,工业大革命以来,受机械功能思想和科层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被设计成机器,工人被当作部件。这些东西有极大的局限性。他的观点是,现代企业绝不能僵化地面对市场竞争,不能过度地依赖计算机管理,否则忽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变化会使企业管理陷于被动。一句话,现代企业需要灵性管理!
屠永锐读过西方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书,信仰其中的一个道理:“同欲者胜”。
德鲁克在书中强调,企业必须将管理操作目标的正确性厘清。他讲了中世纪盖教堂的故事:一个过路的老人问石匠们在做什么,有的说“凿石头”,有的说“为养家糊口”,也有的说“建造大教堂”。听了不同的回答,老y2--片茫然。德鲁克写道,石匠们只有胸怀共同的目标,, 百拇医药(苏颂兴 陈仁和)
余秋雨先生作序,其中有句话成了本篇报道的主题:“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发展的起落,有一大半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世界对我们的理解。”
一本书,一份礼,代表了一个企业家对作者和序者的共鸣,折射出一个企业家对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中国式发展的思索。
创新,摆脱企业“成长的烦恼”
这有点像不按常规“出牌”,屠永锐总经理在许多场合总是“出人意料”地与员工谈读书,不谈工作。
这些年,屠永锐推荐了不少触及东西方两种文明“生态融合”的新书:倡议举办《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征文活动;要求中层管理人员读一读《答案永远在现场》;带头学习一种新的经济运作方式《别在市场里发呆》
, 百拇医药
2010年新年伊始,常州四药在1月5日出版的《四药人》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屠总发起每个员工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本期推出《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如有需要向总经理办公室申领。”
整个版面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全球化竞争和微利时代的来临,让企业的脚下成为随时会融化和崩溃的冰山;危机感是持续发展的基石,帮助企业实现迈向卓越的突破;危机感也是员工进取心的源泉,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动力。从微软“破产”到华为“冬天”,从英特“恐慌”到海尔“战兢”,作者纵横中外,聚焦危机。
这是又一本“近看东西方”的好书!推荐书目,自有屠永锐的“心机”。他推崇儒家伦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犹如当年马克斯·韦伯阐述的新教伦理之于资本主义精神。他要与员工一起读这类书,共同寻找解码“魅力企业”的心智钥匙,摆脱企业“成长的烦恼”。
那么现实的烦恼是什么?企业辉煌后的“危机”!
, 百拇医药
常州四药进入21世纪经历了10年的不断增长,近4年连续名列全国医药行业的纳税百强。这个小厂,400多人规模,50亩面积,2009年实现生产、销售、效益同比增长30%以上,上缴税收超过1.2亿元,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换句话说,这个小厂每年“亩产”2 000万元的销售收入,“亩产”240万元的税收,每年人均创造利税50万元。只占产值1%的能耗,又使其连续12年获绿色企业称号。各项经济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准,这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企业来说,无疑具有一种“标本”的意义。
然而,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老总,屠永锐头脑是清醒的,他要防止企业发展“拐点”的来临;屠永锐愿望是美好的,他要让常州四药成为百年老店,长盛不衰。《只有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多好的书名啊!屠永锐坚信了未来的出路,让员工都来读这本书,不断提升解决危机的动力。
美国上一代大财团中硕果仅存的杜邦公司,是屠永锐心中的“偶像”。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几乎与合众国一同成长的杜邦家族企业,从小小的炸药厂起步。到19世纪难以为继时,后辈中有人力主创新,先后拓展出通用汽车公司和全球尼龙材料市场,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形态,又使“杜邦”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屠永锐经常无限感慨地说,创新是任何企业摆脱危机的源泉!
, 百拇医药
其实,常州四药的发展本身也是一部创新史。30年前,这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弄堂小厂,有个10人车间,在上海医工院的支持下,通过转让科研成果,解决了产品的来源和技术。谁能想到,名不见经传的常州四药,靠了新产品不仅挖到了“第一桶金”,而且还发现他们挖的是一座“金山”——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和抗过敏药物赛庚啶这2个产品至今还在生产,每年还能有上百万元的赢利!创业中尝到创新的甜头,这样的记忆铭心刻骨。
难怪屠永锐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四药,没有专利就没有新产品!
为创新,常州四药使上了“十八般武艺”:仿创结合、技术革新、系统集成、消化吸收再创新。比如“八年磨一剑”的国家863高科技项目镇痛贴剂芬太克,就是集成创新的典范,药效持续72小时,一贴管3天,止痛疗效好。至今已生产几十万贴供应市场。治疗高血压药缬克,与上海医工院合作开发成功,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呼吸系统药兰苏在剂型再创新的同时,又实现产品的系列化。
, 百拇医药
要创新,心态不能浮躁。“四药人”不做唯利是图的“高老头”,他们把眼光聚焦于老百姓的需要与健康。比如抗抑郁药原来必须每天服用,现在创新研发的金开克,患者只需一周服用一片。新剂型激光打孔控释片恒克,能24小时平稳释放药物。可惜的是,新剂型往往被市场壁垒阻挡,进“医保”受限。尽管创新产品难以快速实现价值,但丝毫没有降低他们创新的热情。
现在,常州四药每年研发经费的投入,达到销售额的5%,已获知识产权的自主发明专利28项,且大多数专利技术已应用于生产领域。2009年他们又取得了较好成果:2个新产品获SFDA生产批件;10多个新品和新剂型在研。通过科技创新,建成了DDS控缓释制剂技术平台、TTS透皮贴剂研发生产技术平台、手性药物合成技术平台和小分子多肽生物制药技术平台。
然而,更让屠永锐欣慰的还是企业的体制创新。2001年在常州市的统一部署下,“四药”成为第二批改制企业。“劳者有其股”的模式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从2001年到2009年,生产、销售、上缴税收等各项经济指标,都增长了10倍;每年增长30%以上,三年翻一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百拇医药
2010年1月5日,是常州四药迁厂投产30周年的纪念日。公司赠送给每位员工一套29件高级餐具。定制的餐具上印有“高科技造就金饭碗”。其深长的意味是,让“当家人”在吃饭时想到:唯有创新,才有企业的健康成长;唯有创新,才有员工的美好明天!
企业如社会,“见木又见林”
屠永锐身上有股浓浓的“书生气”。表达观点想法、遣词用句,不时透出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生积淀。所以当夸奖屠永锐有悟性、不认“死理”的时候,员工们都觉得这评价恰如其分。
他经常说,企业要学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历史上起过推动作用的那些理论,今天在中国是不能照搬照抄的。比如,工业大革命以来,受机械功能思想和科层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被设计成机器,工人被当作部件。这些东西有极大的局限性。他的观点是,现代企业绝不能僵化地面对市场竞争,不能过度地依赖计算机管理,否则忽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变化会使企业管理陷于被动。一句话,现代企业需要灵性管理!
屠永锐读过西方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书,信仰其中的一个道理:“同欲者胜”。
德鲁克在书中强调,企业必须将管理操作目标的正确性厘清。他讲了中世纪盖教堂的故事:一个过路的老人问石匠们在做什么,有的说“凿石头”,有的说“为养家糊口”,也有的说“建造大教堂”。听了不同的回答,老y2--片茫然。德鲁克写道,石匠们只有胸怀共同的目标,, 百拇医药(苏颂兴 陈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