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模式”撩动了谁的心弦(1)
编者按:近日,“上海‘闵行模式’获高层批示将在全国推广”的消息不胫而走,尽管信息的准确性还很难考证,但消息一出便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一在争议声中存在了5年的地方医改试点模式瞬间引发各界热议,对于新医改的种种拷问也无不被复制成对其质疑:能否真正触动医改的最深痼疾——公立医院的改革?能否控制“虚高”的药价?是否会给制药企业带来更加深重的负担?能否让人民群众在此模式的作用下真正受益?……带着这些问题,本刊对部分相关部门和单位展开了调研,听到了各方不同的声音。
闵行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前沿,在上海市腹部、中心城区西南部,处于整个上海版图的中心,形似一把“钥匙”。闵行区是上海市重要对外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位于该区,也是上海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创业区、现代居住区及区域性商业和物流中心。该区现有面积37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9个镇和1个市级:工业区。常住人口20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88.6万,流动人口91.7万,人户分离16.7万,外籍人士3.4万。区内拥有综合性医疗机构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所,卫生专业技术机构5所。
“闵行模式”的出现可以说与遏制商业贿赂关系密切。曾因涉及药品回款回扣不正当行为,闵行区有过多家医院院长落马,闵行区委因此要求区卫生部门尽快改革,从2005年8月开始,闵行区改革了过去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并逐渐形成今日的“闵行模式”。
1 “闵行模式”的要点
1.1 单一资源承诺
“闵行模式”的核心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品一规一厂一配送”,即在药品采购过程中,一个品种只采购一家制药企业的一种规格,并只接受一家配送企业对该品种的配送。从具体操作方法上来看,全区公立医院联合起来,在上海市公布的中标成交品种目录范围内集中进行遴选,然后集中签约,采购一种药品只择优确定一个品种、一个规格、一个生产厂家和一个供应商,确定闵行区采购“目录”。根据确认的“目录”,公立医疗机构同配送企业再一次“议价”,达成买卖合同,并向供应商提供单一货源承诺,而供应商则要对医院实行批量作价,在全市统一中标价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折扣(10%~15%)。上述过程也被称之为“二次招标,二次议价”。
1.2 第三方结算
“闵行模式”的另一突出特点体现为结算方式的创新。医疗机构在收支分离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结算,药品供应企业对账后向结算机构提交发票。由闵行区卫生局、财政局授权的结算机构(银行)统一对药品供应企业支付货款。医疗机构将患者通过医保支付或自付的药品费用上交区财政专户,区财政根据结算凭证向结算银行还款。一般来讲,商业公司在医药产品出货之后可以获得银行信用保障,能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得到资金回笼,回款及时。
1.3 实现医疗机构“零库存”
区卫生局和区政府采购中心共同委托有资质的公司,以公开方式选择具备实施现代医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配送企业。医疗机构建立与供应商对接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医疗机构配合药品供应商利用条形码和自动识别技术,管理药品的入库和销售。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定时传导出的药品库存数据,药品供应商对医疗机构实行自动补货。医疗机构在保留药事服务责任的前提下,把内部医药物流的日常业务,也剥离出来交给药品供应商和药品物流服务商,以合法共赢的方式向上游企业转移内部物流管理成本。
2 “闵行模式”的合理性
2.1 更具集中采购特征
据了解,日前我国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以省(区、市)为单位,由政府指定的经办机构以全省(区、市)公立医院的名义,对供应商进行招标、竞价、价格谈判,形成中标候选品种和中标价格后,对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每个公立医院在此范围内,按已确定的价格自主遴选药品品种,与供应商签订买卖合同。
我国政府在公立医疗机构建立集中采购制度的努力已逾10年,其间投入了大量行政资源仍不能成功建立集中采购制度而且争议不断。说明制度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药品集中采购这件好事始终办不好,主要是由于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异化。以省为单位的挂网限价只是招标不是集中采购,从挂网限价到集中采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药品集中采购过程复杂,专业性强,涉及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没有公立医疗机构采购供应权利的让渡,就不会有规范的药品集中采购。闵行医改集中招标采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的组合,更具集中采购的特征。
2.2 有利于带动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共拥有制药企业近7 000余家,但设备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44%~60%,制剂类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竞争性较差,97%的药品为仿制品。药品流通领域现有医药批发企业1.2万余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超5 000万元的只有500余家。从效益水平和产业结构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医药企业“散、小、乱、差”的特点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据说,“闵行模式”通过对配送企业、制药企业和中标品种的“联合遴选”,将区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内过去的4000多种减少为现在的1000多种;区内的配送企业由原有的34家减为5家,淘汰了29家。这样可以淘汰一部分“散、小、乱、差”的企业。有利于提高优质企业和品牌产品的市场集中度。中标企业给出的回扣总数虽与过去的做法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但是用药量放大了,恶性竞争也会减少。
2.3 向“物联网”迈进
“闵行模式”朝着“物联网”技术的方向整合药品流通,药师只要用自己手中的电子扫描枪一扫,医疗机构电脑系统就会记录下这批药的所有信息,包括品种、数量、规格、生产厂家等,并显示为药房库存。患者取药时,药师根据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用电子扫描枪扫描货架上的条形码,药品名称、数量、规格等信息,即同时输入了医疗机构和供应商的电脑系统。当医疗机构药品消耗到双方约定的存货限量时,供应商就对医院进行主动补货。这种“物联网”式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可以动态监测药品在医院的使用量,设定药品库存量的下线值,当库存不足时自动补货,最终可能降低交易成本。
2.4 改善医院管理
对药品流通权和收益权的再分配、较好实践“收支两条线”,是闵行医改的核心。政府对这些权力的掌控,彻底改变了政府主管部门对医院的话语地位。在药品采购目录中对单一药品确定独家供应商,以弱化制药企业对临床用药进行促销的动机;确定后的采购品种实行独家配送,弱化了药品营销企业对医院进行促销的动机;取消医院的药品采购权和药款支付权,改为政府财政统, 百拇医药(肇 晖)
闵行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前沿,在上海市腹部、中心城区西南部,处于整个上海版图的中心,形似一把“钥匙”。闵行区是上海市重要对外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位于该区,也是上海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创业区、现代居住区及区域性商业和物流中心。该区现有面积37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9个镇和1个市级:工业区。常住人口20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88.6万,流动人口91.7万,人户分离16.7万,外籍人士3.4万。区内拥有综合性医疗机构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所,卫生专业技术机构5所。
“闵行模式”的出现可以说与遏制商业贿赂关系密切。曾因涉及药品回款回扣不正当行为,闵行区有过多家医院院长落马,闵行区委因此要求区卫生部门尽快改革,从2005年8月开始,闵行区改革了过去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并逐渐形成今日的“闵行模式”。
1 “闵行模式”的要点
1.1 单一资源承诺
“闵行模式”的核心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品一规一厂一配送”,即在药品采购过程中,一个品种只采购一家制药企业的一种规格,并只接受一家配送企业对该品种的配送。从具体操作方法上来看,全区公立医院联合起来,在上海市公布的中标成交品种目录范围内集中进行遴选,然后集中签约,采购一种药品只择优确定一个品种、一个规格、一个生产厂家和一个供应商,确定闵行区采购“目录”。根据确认的“目录”,公立医疗机构同配送企业再一次“议价”,达成买卖合同,并向供应商提供单一货源承诺,而供应商则要对医院实行批量作价,在全市统一中标价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折扣(10%~15%)。上述过程也被称之为“二次招标,二次议价”。
1.2 第三方结算
“闵行模式”的另一突出特点体现为结算方式的创新。医疗机构在收支分离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结算,药品供应企业对账后向结算机构提交发票。由闵行区卫生局、财政局授权的结算机构(银行)统一对药品供应企业支付货款。医疗机构将患者通过医保支付或自付的药品费用上交区财政专户,区财政根据结算凭证向结算银行还款。一般来讲,商业公司在医药产品出货之后可以获得银行信用保障,能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得到资金回笼,回款及时。
1.3 实现医疗机构“零库存”
区卫生局和区政府采购中心共同委托有资质的公司,以公开方式选择具备实施现代医药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配送企业。医疗机构建立与供应商对接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医疗机构配合药品供应商利用条形码和自动识别技术,管理药品的入库和销售。根据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定时传导出的药品库存数据,药品供应商对医疗机构实行自动补货。医疗机构在保留药事服务责任的前提下,把内部医药物流的日常业务,也剥离出来交给药品供应商和药品物流服务商,以合法共赢的方式向上游企业转移内部物流管理成本。
2 “闵行模式”的合理性
2.1 更具集中采购特征
据了解,日前我国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以省(区、市)为单位,由政府指定的经办机构以全省(区、市)公立医院的名义,对供应商进行招标、竞价、价格谈判,形成中标候选品种和中标价格后,对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每个公立医院在此范围内,按已确定的价格自主遴选药品品种,与供应商签订买卖合同。
我国政府在公立医疗机构建立集中采购制度的努力已逾10年,其间投入了大量行政资源仍不能成功建立集中采购制度而且争议不断。说明制度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药品集中采购这件好事始终办不好,主要是由于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异化。以省为单位的挂网限价只是招标不是集中采购,从挂网限价到集中采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药品集中采购过程复杂,专业性强,涉及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没有公立医疗机构采购供应权利的让渡,就不会有规范的药品集中采购。闵行医改集中招标采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的组合,更具集中采购的特征。
2.2 有利于带动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共拥有制药企业近7 000余家,但设备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44%~60%,制剂类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竞争性较差,97%的药品为仿制品。药品流通领域现有医药批发企业1.2万余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销售额超5 000万元的只有500余家。从效益水平和产业结构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医药企业“散、小、乱、差”的特点一直为人们所诟病。
据说,“闵行模式”通过对配送企业、制药企业和中标品种的“联合遴选”,将区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内过去的4000多种减少为现在的1000多种;区内的配送企业由原有的34家减为5家,淘汰了29家。这样可以淘汰一部分“散、小、乱、差”的企业。有利于提高优质企业和品牌产品的市场集中度。中标企业给出的回扣总数虽与过去的做法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但是用药量放大了,恶性竞争也会减少。
2.3 向“物联网”迈进
“闵行模式”朝着“物联网”技术的方向整合药品流通,药师只要用自己手中的电子扫描枪一扫,医疗机构电脑系统就会记录下这批药的所有信息,包括品种、数量、规格、生产厂家等,并显示为药房库存。患者取药时,药师根据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用电子扫描枪扫描货架上的条形码,药品名称、数量、规格等信息,即同时输入了医疗机构和供应商的电脑系统。当医疗机构药品消耗到双方约定的存货限量时,供应商就对医院进行主动补货。这种“物联网”式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可以动态监测药品在医院的使用量,设定药品库存量的下线值,当库存不足时自动补货,最终可能降低交易成本。
2.4 改善医院管理
对药品流通权和收益权的再分配、较好实践“收支两条线”,是闵行医改的核心。政府对这些权力的掌控,彻底改变了政府主管部门对医院的话语地位。在药品采购目录中对单一药品确定独家供应商,以弱化制药企业对临床用药进行促销的动机;确定后的采购品种实行独家配送,弱化了药品营销企业对医院进行促销的动机;取消医院的药品采购权和药款支付权,改为政府财政统, 百拇医药(肇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