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119508
阿司匹林抵抗及中药增效和替代治疗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上海医药》 2011年第8期
     2.4 基因多态性

    2.4.1 受体多态性

    血小板聚集是通过激动剂和交联分子与血小板膜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来调节的,这些受体包括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von Willebrand因子受体、ADP P2Y受体和胶原受体(GP Ia/Ⅱa、GP Ib/Ⅴ/Ⅸ和GP Ⅵ受体)等。最近的研究表明,所有这些受体的多态性均可导致AR[10]。

    2.4.2 COX-1基因多态性

    不同个体间可能存在COX-1单核苷酸多态性现象,此现象可引起氨基酸替换和启动子连接部位的变化,对内显子和外显子的功能均有显著影响。Macchi等[11]认为,这种多态性影响到COX-1蛋白的结构或构象,使阿司匹林对其抑制效果的敏感性极不均一而影响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2.5 血小板对聚集剂的敏感性增高

    体内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有5-羟色胺、ADP、凝血酶、TXA2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与各自的受体结合便会使血小板表面的GP Ⅱb/Ⅲa受体暴露增加,最终导致血小板间经配体联结而发生聚集。Kawasaki等[12]发现,胶原诱导50%血小板发生聚集的浓度在AR和阿司匹林敏感者中分别为0.458和0.91 μg/mL。Macchi等[11]应用ADP研究亦得到了相似结果。

    2.6 血小板和红细胞间的关系

    血小板和红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血小板的反应性,并可能通过血小板释放反应、类花生酸合成和血小板募集等导致AR。一项研究表明,2/3的缺血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卒中患者虽被阻断了血小板TXA2的合成,但在红细胞存在时,200~300 mg/d的阿司匹林并不足以阻断血小板的反应性[13]。

    2.7 其它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