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技术在复方丹参类制剂质控中的应用(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 要 根据复方丹参类制剂的处方和特点,结合其质量控制的制定依据、质量考核的历史情况和现状,以及质量标准的变更,本文综述了现代分析技术在复方丹参类制剂质控中的应用;由于不同企业间产品工艺、质量等存在差距,现有的质量标准仍不能满足丹参类制剂质控的要求,有必要增加对多成分、特别是三七中活性成分的定量检查项目。
关键词 复方丹参 质量控制 仪器分析
中图分类号:R921.2;O6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7-0042-04
复方丹参制剂是由丹参、三七提取物和冰片一起制成的中成药制剂。目前临床应用的有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颗粒和复方丹参滴丸等,均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胸闷和冠心病、心绞痛[1]。
1 复方丹参制剂质量标准的变更历程
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颁布实施之前,上市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一次抽检的59批样品中28批未检出丹参酮II A、5批未检出三七皂苷R1[2],原因在于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少加、甚至不加贵重药材、或使用低质量的药材,或擅自改变提取工艺,而落后的质量标准无法实现控制质量的目的[3]。
《中国药典》2000年版开始在复方丹参片正文中增加了丹参酮IIA的含量测定,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法律保障,促使整体质量得以提高。2004年的一次抽验中, 40批复方丹参片中只有两批丹参酮II A含量不合格[4]。
《中国药典》2005年版针对复方丹参片又增加了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使得对有效成分的控制面更加广泛。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2009年山东省的抽检结果显示,14家企业生产的34批复方丹参片中,丹酚酸B的合格率为94%[5]。
表1列出了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版《中国药典》中关于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质量标准的变更历程。
2 现代分析技术在复方丹参制剂质控中的应用
从复方丹参制剂质量标准的变更中可以看出,质控手段的提高是建立在现代分析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已有技术的成熟和新技术的产生,使制药工业对产品的质控更好、更准、更快、更全面。复方丹参类制剂作为一种临床用量较大的中成药,一直是研究分析的重点。
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
UV法是最早应用于复方丹参制剂定量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顾若卿[6]在1987年报道了UV在测定三七总皂苷中的应用。样品用乙醚提取后进行大孔树脂净化,再用香草醛试液显色,以人参二醇为对照品,采用比色法进行定量测定。
丹参酮类成分具有相似的、在270~280 nm处有显著紫外吸收的母核,文献[7]据此建立了复方丹参片中总丹参酮类成分的定量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后使用氧化铝层析柱纯化,收集分离出的丹参酮类成分,在269 nm波长处测定总丹参酮的含量。
文献[8]建立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丹参片溶出度的方法。以丹参素为对照品,以溶出液在283 nm处的吸收度计算不同企业样品的溶出度。结果发现不同企业的产品,溶出度有较大的差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便捷,分析速度快;但专属性差,干扰因素较多,通常只用于注重分析通量,对分析结果的专属性要求不高的场合;随着前处理技术的发展,UV法将会在一些特定领域(例如在线质控、流动注射分析等)继续发挥作用。
2.2 薄层色谱(TLC)法
薄层色谱(TLC)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现场操作、结果直观可视化等特点,在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控制方面有重要的地位。文献[9]采用TLC法测定了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酮II A、丹参酮I、隐丹参酮、原儿茶醛和丹参素。样品经甲醇回流提取后用氯仿萃取;在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四氢呋喃-甲醇为水溶性成分展开,扫描定量;以苯-醋酸乙酯-甲酸为脂溶性成分的展开剂,用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液显色后扫描定量。
自2000年以来的《中国药典》中,复方丹参片正文中都收载有采用TLC法进行三七皂苷类成分鉴别的检查项目。结合薄层扫描技术,即可实现成分的定量。文献[10]采用预制硅胶G板,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为展开剂,采用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后扫描定量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人参皂苷Rg1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3 气相色谱(GC)法
复方丹参片的三味药材中,冰片起醒脑开窍的作用,由于其主要成分龙脑和异龙脑均具有挥发性,通常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
文献[11]中采用极性DB-Wax毛细管柱、以氮气为载气、等柱温测定了12个企业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的含量,不同企业产品中的含量差异悬殊,提示对于复方丹参片,冰片也应作为质控项目之一。
GC法还用于复方丹参片的掺假鉴别。文献[12]中采用SE-30玻璃柱、以氮气为载气、100 ℃等温分离樟脑和冰片,结果与微量升华法和TLC法的鉴定结果一致,确认异常样品应为假药。
2.4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大量文献报道了HPLC法在复方丹参制剂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且主要用于丹参和三七两味的质量控制。
表2中列举了有代表性的HPLC测定方法;表3中列举了有代表性的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制剂中皂苷类成分应用的报道。
从表2中可以发现,HPLC法广泛用于测定复方丹参制剂中丹参的相关成分,从高极性/水溶性的多羟基、羧基酚酸类到低极性/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均使用C18柱;大部分脂溶性成分均可以使用甲醇/乙腈-水流动相,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通常需要加酸抑制电离,以得到更好的保留和色谱峰形;由于待测成分均含芳环,可以采用紫外波长260~280 nm检测。
如前所述,由于三七药材价格较高,而现行质量标准中缺乏对三七的定量检查项目、客观上形成了对企业为降低成本而擅自更改生产工艺的监管缺失。因而有必要研究复方丹参制剂中三七皂苷类成分的测定方法。
从表3中可以看出,针对极性中等偏高的皂苷类成分,C18柱较为常见,也有使用氨基柱的报道,流动相为常用甲醇/乙腈-水。由于这些成分缺乏长共轭结构,因而只能采用紫外末端吸收检测,或采用通用性的检测技术,如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HPLC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早期多采用10 μm粒径的填充剂,分辨率较差;5 μm粒径的填充剂出现后,分辨率得到较大的提高;随着新的UPLC技术的应用,亚2 μm粒径色谱柱不但提高了分离度,分析时间也更短;在检测技术上,为了适应痕量成分的检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样品的分析中得到应用[1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2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