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2年第22期
编号:12323709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及治疗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上海医药》 2012年第22期
     2.1.3 丙种球蛋白的注射

    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可以通过封闭受体避免血小板被吞噬细胞破坏,并可抑制免疫反应,使血小板抗体减少,剂量为每次1 gm/kg,每天1次,用1~2天,95.0%的患者注射后有效,1天内血小板数可回升,维持数天至数周,副作用少见,偶有头痛、呕吐等无菌性脑膜炎[11]。

    2.1.4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并不能提高血小板的计数,因输注的血小板同自身血小板一样被迅速破坏,应尽量避免。然而,如患者有严重出血,输注血小板即使不能提高血小板计数,对患者也是有利的。在应用IVIG和静注糖皮质激素后输注血小板是有裨益的[1]。

    2.2 慢性期

    2.2.1 IVIG
, 百拇医药
    IVIG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通过Fcr受体(FcrR)吞噬致敏血小板。阻断活化型FcrR或上调抑制型FcrR均可有效减少血小板的破坏,用量同急性期[12]。

    2.2.2 抗Rh-D抗体

    抗Rh—D免疫球蛋白可封闭网状内皮细胞的Fc受体,从而干扰血小板的破坏,起效较IVIG治疗稍慢,但持续时间长,适用于Rh-D(+)的难治病例,对多数患者有效。因CITP患儿有部分可自行缓解,在起病1年内使用Rh-D免疫球蛋白有可能避免脾切除。副反应包括一过性的发热、头疼以及轻度溶血和combs反应阳性[11]。

    2.2.3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激素治疗无效者或脾切除后又复发者可使用:①长春新碱1.5~2 mg/m2(最大剂量不超过2 mg/次)进行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用4~6周为1个疗程。②环磷酰胺2 mg/(kg·d)口服或300~600 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多在2~6周即有效,如8周无效可停药,有效者可继用4~6周。③硫唑嘌呤2~2.5 mg/(kg·d),一般1个月后方可显效[1]。我国学者观察30例难治性ITP后认为,硫唑嘌呤有效率为80.0%[14]。
, 百拇医药
    2.2.4 D20单克隆抗体(Yituximab,美罗华)

    本品可清除B淋巴细胞以减少血小板抗体产生,可用于难治性ITP,约一半人有效,用量为375 mg/m2。每周1次共使用4次[11]。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尝试使用小剂量美罗华治疗CITP,并取得成功。意大利Zaja等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以小剂量(100 mg,每周1次,连续4周)治疗28例成人ITP,总有效率(血小板>50×109/L)和临床缓解率(血小板>100×109/L)分别为75.0%和43.0%,中位起效时间和中位临床缓解的时间分别为31 d和44 d,提示小剂量美罗华治疗CITP具有与标准剂量治疗相似的疗效[15]。

    2.2.5 环孢素

    一种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的强效免疫抑制剂,通过与细胞内免疫嗜素亲环蛋白结合,抑制辅助性T细胞活化及对白细胞介素的反应性,主要用于预防移植术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用法为5~6 mg/(kg·d),一般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如用2周无效可增加剂量至10 mg/(kg·d),如使用4周仍无效,则停药,如治疗有效时,环孢素也逐渐减量,全疗程要3~6个月[16]。
, 百拇医药
    2.2.6 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及发育成熟

    血小板生成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各阶段均有刺激作用,包括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多倍体巨核细胞的发育及成熟,剂量300 u/(kg·d),连用14 d。此药对白细胞和红细胞无明显作用,对难治性ITP的疗效尚有待研究[17]。

    2.2.7 细胞保护剂

    氨磷汀为正常细胞保护剂,主要用于各种癌症的辅助治疗。目前用于治疗难治性ITP,用量为200~300 mg/m2,连续5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之间停药2 d,连续4周期为1个疗程。范辉等对17例ITP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率为100.0%,有关不良反应为低血压、恶心、呕吐、嗜睡和打喷嚏[18]。

    2.2.8 联合免疫抑制剂

, 百拇医药     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见效快,可克服单一用药剂量过大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问题。有学者用硫唑嘌呤+泼尼松+左旋咪唑(IPL方案)联合治疗16例难治性ITP患儿,结果显示IPL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显效率为68.7%,仅3例复发。因此IPL方案是治疗小儿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之一[19]。

    2.2.9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Neefjes等[20]前瞻性观察了47例儿童CITP患者,其中3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3个月后,2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李慧等[21]报道对HP-cagA蛋白抗体阳性的CITP,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根除HP治疗,其有效率为76.9%;而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30.8%。Ferrara等[22]报道了31例儿童CITP,其中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CITP均无帮助,提示治疗无效。因此对CITP患儿是否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尚无统一意见。
, 百拇医药
    2.2.10 脾切除

    脾切除指征 ①经以上正规治疗,仍有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或急需外科手术者。②病程>1年,年龄>5岁,且有反复严重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或依赖大剂量皮质激素维持,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③病程>8年,血小板持续<30×109/L,有活动出血,年龄>10岁,药物治疗无效。国外有学者对33例脾切除的难治性ITP患儿分析结果显示85.0%的患儿血小板完全或部分有效,而15.0%的患儿无效。另外有3.0%的患儿得了严重败血症,虽然如此,脾切除术仍可作为CITP患者的最后治疗方案[23]。

    3 预后

    急性ITP患者大都预后良好,尤其是儿童ITP,而CITP治疗较为困难。国内有学者认为骨髓巨核细胞数与ITP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以作为早期判断小儿ITP预后的有效指标。乔丽泮等的[24]研究表明,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高者,提示急性ITP患儿发生CITP的危险性高,预后不良。任殿钦等的[9]研究结果显示初诊时巨核细胞数越多,急性ITP患儿预后越好。黄晓红[23]的研究表明ITP患儿对IVIA治疗反应差是预后不良的主要指标。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年龄、骨髓巨核细胞数、治疗方案、病程、治疗血小板止升或恢复时间。, 百拇医药(黄秀)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