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抑郁(2)
第1页 |
参见附件。
2 药源性抑郁的识别
临床上如何识别抑郁症还是药源性抑郁是个难题,因为要确定药物和抑郁症状的因果关系不太容易,抑郁症作为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即使人们在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抑郁症状,一般很少会将抑郁症状与药物的使用产生联系,只诊断为单纯的抑郁症,从而会产生误诊。有些研究的发现可以帮助识别药源性抑郁:药源性抑郁的症状大多较为典型,存在明显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精力减退、兴趣消失、动作迟缓等明显的抑郁表现;但也有一些患者并无明显的抑郁和焦虑表现,有些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短暂的幻觉、妄想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倾向。随药物的停用,某些症状可随之消失,但有些症状将持久存在,大多数药源性抑郁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或抑郁症过去史及易患抑郁的个性特征。甘一方[17]指出药源性抑郁的识别要点为:当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逐渐加重的抑郁,除详细询问病史外,还应特别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必要时可临时减药或停药观察;如患者减药或停药后情绪恢复正常,应考虑为药物所致抑郁,特别对女性、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
3 药源性抑郁的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药源性抑郁患者,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维持使用该药可能导致的后果,征得患者的同意后逐渐减药或停药,以作进一步的处理。部分患者通过停药或减药后症状能缓解或消失,如贾春明等[9]报道雷尼替丁引起抑郁3例,均在停药后1周到半月内抑郁症状消失;部分患者需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有三环类、四环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对于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要合并心理治疗,如通过解释、指导、安慰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主动配合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进其康复。电休克治疗常会用于有明显消极观念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抑郁症患者,但药源性抑郁是否也适用电休克治疗目前未见有报道。
4 讨论
近年来有关药物所致精神障碍的报道较多而系统全面的药源性抑郁的报道相对较少,其原因有:①临床医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不够,不能正确识别患者抑郁症状;②即使识别出抑郁症状,也不能将抑郁与药物联系起来,更多的将抑郁归结为应激、社会环境、心理素质、遗传等因素所致。躯体疾病可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导致生命危险,所以需要治疗,但治疗性药物如果引起抑郁症状同样可以导致患者自伤自杀行为,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躯体疾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正确识别药源性抑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减少药源性抑郁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胡婷婷, 雍小兰, 史惠卿, 等. 药源性抑郁及其文献分析[J]. 西南军医, 2007, 9(5): 97-98.
[2] 赵陶丽, 金振波, 孙小辉. 83例药源性抑郁症及其文献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2(3): 260.
[3] Goodwin FK, Bunney WE Jr. Depressions following reserpine: a reevaluation[J]. Semin Psychiatry, 1971, 3(4): 435-348.
[4] 臧国庆, 汤正如, 余永胜. 干扰素的精神不良反应及其处理[J]. 肝脏, 2004, S1: 32-36.
[5] 刘晓华, 陈正, 吴彦, 等. 干扰素所致精神障碍一例[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2, 45(2): 69.
[6] 黄敬耀. 药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45.
[7] 陈斌, 瞿正万, 许昌麟. 口服避孕药与抑郁[J]. 国外医学精神医学分册, 1981, 8(4): 199-201.
[8] 袁浩龙. 药源性抑郁症: 临床与流行学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5, 22(4): 221-223.
[9] 贾春明, 刘美毅. 雷尼替丁引起抑郁症3例[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4(6): 838.
[10] 颜明. 静注阿莫西林致幻视、抑郁1例[J]. 海峡药学, 2004,16 (4): 141.
[11] 谷溪梅. 氧氟沙星致严重抑郁症1例[J].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2, 23(3): 61.
[12] Davis JM. Diagnosis drug treatment of psychotic disorders[M]. Philadelphia: The William Wilkins Co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7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