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3年第15期
编号:12685408
医海无涯“勇”作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上海医药 2013年第15期
     “从医犹如航海,既有着浩瀚无垠的壮观,也有波涛汹涌的险恶,但是只要你有着博爱的精神和博学的态度,终有一天会体味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喜悦。”这是一位教授在教育年轻医生时的一番肺腑之语,而他正是用这种精神和态度30余年如一日完美地进行着诠释,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周新教授。

    周新教授1976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工作至今,1995年起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现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和海德堡胸科医院进修学习。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常委、哮喘学组副组长,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之一。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同时担任上海市医学会理事、呼吸分会主委、感染和化疗学会副主委、内科学会副主委,上海慢阻肺联盟组长,上海市药学会抗生素专委会委员。任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专家组和上海市突发事件应急专家组成员、卫生部甲流防治专家组成员。华东地区肺部感染协作组前任主委,美国胸科医师学院资深会员(FCCP)。同时担任20余家核心期刊的副主编及常务编委。
, http://www.100md.com
    勇担重任

    呼吸科收治的病人特点是老年人多、危重病人多。“病人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生,医生应该是病人的亲人”,周教授一直把导师的话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也一直凭着这份博大的仁爱之心勇于担当拯救病患生命的重任。正是本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爱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周新教授以精湛的医术、优秀的医德医风赢得了病家、同行和社会的尊重和爱戴。37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病人。身为呼吸科主任,为了兼顾好各方面工作,每天清晨6点半,人们就可以看到周教授忙碌在病房和重症监护室里,对他而言,疾病没有休息日,他也就没有双休日或节假日。他常说:“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勇战病魔

    周教授坚持以病人为重,带领呼吸科团队抢救医治了数以万计的重症患者。凡遇重大呼吸疾病抢救,他总是身先士卒,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注的敬业精神,奋战在第一线。
, 百拇医药
    2003年春天,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悄然出现并迅速在全国肆虐流行,全国每天成百增加的SARS患者确诊病例数,让每一位市民都陷入对疫情的恐惧之中,戴口罩、勤通风、吃板蓝根、洒消毒水……人们恨不得把所有可能对抗病毒的手段通通用上。然而,无形的病魔,看不见、摸不着,即便你全副武装,有时也防不胜防,很多医生在疫情暴发前期由于尚不确定传染源,职业暴露使其不幸感染。当全国SARS患者中医护人员感染占据近1/5时,周教授却临危不惧,积极参与了上海SARS患者的抢救工作,应用“S-A-R-S”即指S-scrupulous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A-active(积极的工作态度)、R-responsibility(有责任感)以及S-socialization (社会化)来制服SARS。

    时隔6年,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之际,他再次身先士卒地投入到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2009年9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收治了全国首例重症甲流患者,作为医院抢救甲流病人专家组组长,周新教授每天奔波于南、北两院,凭借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于病人病情的深入了解,积极组织救治,将这位入院时呼吸衰竭、神志不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回,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还多次在电视台等多个媒体机构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作为卫生部和上海市甲流防治专家组成员,他参与制定了我国甲流诊治方案,协助指导了上海市10多家医院以及福建、甘肃等多家外地医院抢救重症甲流病人,为上海乃至全国甲流防治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周教授也因此于当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
, http://www.100md.com
    勇于创新

    创新一直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优良传统,呼吸科的临床和科研成就也素为全国和上海同行称道。该科由我国内科学泰斗乐文照教授于解放初期创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强韵琴教授、朱邦英教授、汪均陶教授、黄华瑞教授和周新教授等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立足于国内,瞄准国际,争创一流。近年来,呼吸科在周新教授的带领下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特色,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

    临床方面,科室形成了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呼吸衰竭的救治为临床特色重点,积极牵头开展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并争取参与更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近年来学科开展的运动处方的应用与肺康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上海市康复医学奖。近年来,呼吸科团队已成功抢救了上百例呼吸危重病患者,呼吸衰竭救治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研方面,呼吸科以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础研究以及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基础研究为重点,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有新的发现,并以转化医学为抓手开发新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使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了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与临床诊治研究,主持完成了上海地区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作为牵头单位完成了简易哮喘控制测定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内率先将机械通气波形分析用于指导临床。
, 百拇医药
    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性学术交流。目前呼吸科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呼吸病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优化学科人才结构,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呼吸科每年举办的慢性气道疾病诊治新进展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受到了国内同行的好评。每年到呼吸科学习的进修医生数量位于内科系统前列。

    凡是熟悉周新教授的人都会被他的博学所折服,虽然呼吸科的涉及范围非常宽泛,但不论是治疗呼吸衰竭、哮喘,还是肺部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不论是抗菌药,还是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他都潜心钻研,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早在20世纪80年代,周新教授就在国内率先开创了纤支镜引导下紧急经鼻气管插管技术、长期留置鼻气管导管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以及气管肺泡灌洗术在肺部危重症中的应用等技术,主编了《机械通气波形分析与临床应用》。参与了我国哮喘防治指南、咳嗽诊治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编写工作,在对哮喘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新方法的探索上,完成的部分课题(如“简易哮喘控制测试(ACT)在中国教学医院和基层医院应用评价”等)达到了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论文发表在美国《CHEST》杂志上。
, 百拇医药
    他在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有关病原体和诊治研究领域亦取得一定突破,2004年在国内最早应用了曲霉菌抗原检测技术早期诊断侵袭性曲霉菌病,这项技术获得2008年上海市优秀发明三等奖,目前已在国内临床上广泛应用,对免疫受损者合并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通讯作者之一起草了我国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他自行研制的无创通气面罩获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两项专利,并获得2007年上海市优秀发明三等奖。

    近年来,在周新教授的带领下,呼吸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2项、上海市卫生局课题3项以及中华医学会临床科研项目3项,同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单位之一)、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国家专利2项、上海市优秀发明奖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主编专著3部。2012年呼吸科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作为博士生导师,周新教授更是言传身教,甘为人梯,先后培养了博士生10名,硕士生10名,不仅将学术知识和临床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学生,更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每一位呼吸科的医护人员。

    这就是周新教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成就祖国的医学事业、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呕心沥血,以他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思想,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收稿日期:2013-07-08), 百拇医药(张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