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头”等大事(1)
汪昕,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癫痫、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医疗擅长: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尤其对癫痫的影像诊断、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及妊娠癫痫、癫痫的抑郁状态等方面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我国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经百余位著名专家发出倡议,将每年的9月定为“中国脑健康月”、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9月21日又恰逢“世界老年痴呆日”,为此本刊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汪昕教授,共话我们的“头”等大事。
人的大脑由近100亿个神经元构成,全部脑血管连接起来的长度接近17万公里,大脑是人体各个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也是心理思维活动的中心器官,对人体发挥着整体性的调节作用。理论上大脑可储存的信息相当于藏书1 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大脑神经功能细胞之间每秒可完成的连接可达1 000万亿次,按目前水平,人类大脑的潜能开发不到20%。大脑是一台高精密且每天都在高速运转的“机器”,随着使用年限的累积,它也会出现老化、故障、“死机”甚至彻底“报废”的危机,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失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 百拇医药
“大脑是人体最特殊、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是灾难性的。”汪昕教授强调。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最近一二十年人类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困扰大家的急性传染病、贫血等“顽疾”逐渐找到了治愈办法,但过去不太常见的疾病渐渐呈现发病率上升趋势,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症、癫痫、帕金森病等,病人数量越来越多,但治疗方法还在不断研究探索中。尽管脑健康至关重要,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和研究程度还很不够,这也将成为神经科医生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难题。
大脑——自然科学的最后一块疆域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杨雄里院士曾对人类大脑研究有过这样的评价:它是自然科学的最后一块疆域。汪昕教授对此观点深表赞同:“科学家们现在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可以小到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物理量的物质,对宏观世界的研究则可以远至若干光年以外的星体,但就是我们两个耳朵之间的这段距离始终没有研究清楚,大脑的变化至今仍有很多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神经元如何编码?记忆如何存储和检索?人的情绪、意识和智慧是如何产生的?人为什么会睡觉和做梦?大脑为什么如此构造?……太多的人脑未解谜团还在等待科学家们去研究和揭示。
, 百拇医药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就提出了“脑的十年”计划,其后日本、欧洲等相继跟进,对大脑开展了深入研究。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的第二届任期内,也将解开大脑之谜作为美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奥巴马政府酝酿的这项宏大计划堪与人类基因计划相媲美,并欲借此振兴美国经济。
虽然各地研究靶标不同,但都直指神经系统科学家的终极难题:人脑中数十亿神经元和数以万亿计的连接或突触,如何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神经回路,从而使人类能够坠入爱河、走上战场、解开数学定理或写诗。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了解大脑神经元回路发生变化的方式。中国的大脑研究计划也正在酝酿之中,目标主要以“健康脑”为导向,聚焦脑的工作原理、重大脑疾病发病机制等,希望在未来10~20年内能够在脑病早期干预方面有所突破。
发展中的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学的诊疗和研究范围涵盖了人类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肌肉病变。学科边缘涉及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内分泌学等诸多作为神经系统感受或效应器官的疾病。主要累及高级神经功能而不伴有脑器质性病变的精神行为异常症候群则属于精神病学研究的范畴。
, http://www.100md.com
近几年,关于癫痫、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的研究很热门,伽马刀、介入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也被不断探索应用,但似乎还未出现能够有效治愈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汪昕教授坦承:“有的科学技术进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如抗生素的发现,帮助人类找到了战胜细菌感染的武器。有的技术则是一点点循序渐变的,技术进步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觉得某种疾病并不可怕,比如现在有些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神经科现在就处于一种困难时期,好多技术好像有所改进,但没有达到划时代意义的程度。”
“但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多了”,汪昕教授说,“过去神经内科好多疾病都没有办法诊断,好不容易诊断出来了,医生的治疗方法也只有疗效甚微的‘三素一汤’——维生素、营养素、激素和甘露醇。我父亲是一位从医五六十年的神经内科医生,多年从医的‘挫败感’使他坚持不愿让我继续做神经内科医生,但我还是机缘巧合地进入了这个领域。不过随着免疫药物的出现、溶栓技术的更新、临床对癫痫理解的改变等,现在神经疾病的治疗控制比例有所提高。即使像老年痴呆症这样过去毫无办法的疾病,现在也找到了一些早期诊断、干预治疗的手段。”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在神经内科似乎一把钥匙对着很多把锁,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还要靠技术的不断进步来解决,但相信前景总是光明的。
, http://www.100md.com
以疾病作为分科依据、多学科合作治疗的模式也为神经疾病治疗搭建了新的平台。神经内科学与外科学的传统分界在于是否采取手术方式治疗,但随着长期和平环境和交通状况的改善,头部外伤发生率逐步下降,神经外科医生逐渐把目光投向神经内科领域,介入治疗和细胞治疗的发展将加速这一趋势,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正在处于变动之中。另一方面,随着医学分科发展越来越细化,很多患者到医院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看着琳琅满目的科室、专业晦涩的介绍,不知道自己的病应该去看哪个科。而一种疾病从诊断、治疗,到后面的随访,根据治疗流程的先后要涉及多个科室,患者的就医过程只好在一次次挂号排队中慢慢度过。因此,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分科方法,比如癫痫疾病治疗中心,就可以由小儿神经科、成人神经科、影像科、外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组成,各学科通力合作,使治疗流程和收费更加合理,方便患者就医。中国现在也有一些医院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尽管还未形成较为成功的运作机制,但这种诊疗模式已从学术上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接受。, http://www.100md.com(肇晖)
近年来,我国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经百余位著名专家发出倡议,将每年的9月定为“中国脑健康月”、9月16日定为“脑健康日”,9月21日又恰逢“世界老年痴呆日”,为此本刊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汪昕教授,共话我们的“头”等大事。
人的大脑由近100亿个神经元构成,全部脑血管连接起来的长度接近17万公里,大脑是人体各个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也是心理思维活动的中心器官,对人体发挥着整体性的调节作用。理论上大脑可储存的信息相当于藏书1 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0倍,大脑神经功能细胞之间每秒可完成的连接可达1 000万亿次,按目前水平,人类大脑的潜能开发不到20%。大脑是一台高精密且每天都在高速运转的“机器”,随着使用年限的累积,它也会出现老化、故障、“死机”甚至彻底“报废”的危机,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失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 百拇医药
“大脑是人体最特殊、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是灾难性的。”汪昕教授强调。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最近一二十年人类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困扰大家的急性传染病、贫血等“顽疾”逐渐找到了治愈办法,但过去不太常见的疾病渐渐呈现发病率上升趋势,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症、癫痫、帕金森病等,病人数量越来越多,但治疗方法还在不断研究探索中。尽管脑健康至关重要,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和研究程度还很不够,这也将成为神经科医生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难题。
大脑——自然科学的最后一块疆域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杨雄里院士曾对人类大脑研究有过这样的评价:它是自然科学的最后一块疆域。汪昕教授对此观点深表赞同:“科学家们现在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可以小到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物理量的物质,对宏观世界的研究则可以远至若干光年以外的星体,但就是我们两个耳朵之间的这段距离始终没有研究清楚,大脑的变化至今仍有很多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神经元如何编码?记忆如何存储和检索?人的情绪、意识和智慧是如何产生的?人为什么会睡觉和做梦?大脑为什么如此构造?……太多的人脑未解谜团还在等待科学家们去研究和揭示。
, 百拇医药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就提出了“脑的十年”计划,其后日本、欧洲等相继跟进,对大脑开展了深入研究。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的第二届任期内,也将解开大脑之谜作为美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奥巴马政府酝酿的这项宏大计划堪与人类基因计划相媲美,并欲借此振兴美国经济。
虽然各地研究靶标不同,但都直指神经系统科学家的终极难题:人脑中数十亿神经元和数以万亿计的连接或突触,如何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神经回路,从而使人类能够坠入爱河、走上战场、解开数学定理或写诗。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了解大脑神经元回路发生变化的方式。中国的大脑研究计划也正在酝酿之中,目标主要以“健康脑”为导向,聚焦脑的工作原理、重大脑疾病发病机制等,希望在未来10~20年内能够在脑病早期干预方面有所突破。
发展中的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学的诊疗和研究范围涵盖了人类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肌肉病变。学科边缘涉及神经眼科学、神经耳科学、神经内分泌学等诸多作为神经系统感受或效应器官的疾病。主要累及高级神经功能而不伴有脑器质性病变的精神行为异常症候群则属于精神病学研究的范畴。
, http://www.100md.com
近几年,关于癫痫、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的研究很热门,伽马刀、介入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也被不断探索应用,但似乎还未出现能够有效治愈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汪昕教授坦承:“有的科学技术进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比如抗生素的发现,帮助人类找到了战胜细菌感染的武器。有的技术则是一点点循序渐变的,技术进步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有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觉得某种疾病并不可怕,比如现在有些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神经科现在就处于一种困难时期,好多技术好像有所改进,但没有达到划时代意义的程度。”
“但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多了”,汪昕教授说,“过去神经内科好多疾病都没有办法诊断,好不容易诊断出来了,医生的治疗方法也只有疗效甚微的‘三素一汤’——维生素、营养素、激素和甘露醇。我父亲是一位从医五六十年的神经内科医生,多年从医的‘挫败感’使他坚持不愿让我继续做神经内科医生,但我还是机缘巧合地进入了这个领域。不过随着免疫药物的出现、溶栓技术的更新、临床对癫痫理解的改变等,现在神经疾病的治疗控制比例有所提高。即使像老年痴呆症这样过去毫无办法的疾病,现在也找到了一些早期诊断、干预治疗的手段。”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在神经内科似乎一把钥匙对着很多把锁,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还要靠技术的不断进步来解决,但相信前景总是光明的。
, http://www.100md.com
以疾病作为分科依据、多学科合作治疗的模式也为神经疾病治疗搭建了新的平台。神经内科学与外科学的传统分界在于是否采取手术方式治疗,但随着长期和平环境和交通状况的改善,头部外伤发生率逐步下降,神经外科医生逐渐把目光投向神经内科领域,介入治疗和细胞治疗的发展将加速这一趋势,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正在处于变动之中。另一方面,随着医学分科发展越来越细化,很多患者到医院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看着琳琅满目的科室、专业晦涩的介绍,不知道自己的病应该去看哪个科。而一种疾病从诊断、治疗,到后面的随访,根据治疗流程的先后要涉及多个科室,患者的就医过程只好在一次次挂号排队中慢慢度过。因此,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分科方法,比如癫痫疾病治疗中心,就可以由小儿神经科、成人神经科、影像科、外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组成,各学科通力合作,使治疗流程和收费更加合理,方便患者就医。中国现在也有一些医院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尽管还未形成较为成功的运作机制,但这种诊疗模式已从学术上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接受。, http://www.100md.com(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