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病的致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2)
第1页 |
第3页 |
参见附件。
平山病患者不存在感觉异常,尽管研究发现20.0%~25.9%的患者存在感觉异常或麻木,但皆不存在客观的感觉障碍[8,26]。在锥体束征方面,尽管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双膝反射亢进等表现,但电生理检测却提示上述双膝反射亢进患者皆不存在脊髓兴奋性的实质性增高[27]。
影像学检查
徐晓娟等[28]将颈椎主动屈曲位平片显示的各节段颈椎屈曲度异常作为平山病的征象之一,评价其对平山病的诊断能力,发现患者主动屈曲位平片C3-7水平颈椎屈曲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大,提示颈椎屈曲增大可能是平山病发病或促使其进展的重要因素。刘莉等[29]通过对23例平山病患者和12各健康者的比较,发现病例组相邻两椎体后缘角度总体较正常人群大,且以C5-6水平最为明显。
在平山病患者中,常规中立位磁共振(MR)检测常可见低位颈脊髓轻度萎缩,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不对称的颈脊髓变直、正常生理前曲消失、脊髓高信号等现象(表1)。Huang等[8]发现约60%的平山病患者在颈椎中立位时会出现生理曲度变直,而12.5%的患者在T2加权图像上会出现高信号表现,提示神经出现液化坏死。屈颈位MR检测是目前诊断平山病的“金标准”,研究证实行屈颈位MR检测时,屈颈角度要大于25°才能得到有效的测量结果,而35°为最佳选择[30]。相关研究证实,平山病患者屈颈时多会出现颈硬膜囊后壁前移、低位颈髓变扁平、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失连接现象”(脊髓后方硬膜囊与椎管后壁之间所形成的新月形真空带)等特征性的表现(表1)。Huang等[8]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硬膜囊后壁前移及“失连接现象”是最常见的屈颈位MRI表现,约95%的平山病患者皆存在上述2项影像学表现。而Fu等[31]进一步证实颈髓前移、变扁平,最常见于C6节段,并且部分患者还存在MRI横断面上颈脊髓不对称表现,且与肢体萎缩严重侧相对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