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5年第1期
编号:12627673
抗真菌药PK/PD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上海医药 2015年第1期
     2 抗真菌药PK和PD参数

    2.1 PK参数

    PK主要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定量变化过程,因此,将机体模拟为数学模型(房室模型)来描述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计算出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参数。同其他药物一样,PK参数包括峰浓度(Cmax)、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消除速率常数(Ke)和生物利用度(F)等。

    2.2 PD参数

    抗真菌药的PD研究方式同抗细菌药物基本相同,其抗真菌药效主要通过抗菌药效动力学参数来描述[3]。

    MIC和MBC反映抗真菌药的体外活性,但不反映活性在体内的时间过程。MBC不能提供抗真菌药的杀菌速度,不能预言增加药物浓度是否可以提高杀菌速度;MIC也不能反映真菌在接触抗菌药后,被抑制的状态能维持多长时间。

    抗真菌后效应(post-antifungal effect, PAE)是指真菌暴露于抗真菌药后,在洗去抗真菌药的情况下,数量增加10倍(1 logl0单位)所需的时间(与对照组的差) ......
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