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PK/PD研究进展(3)
4.2 唑类抗真菌药唑类抗真菌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生物合成,对人体细胞膜胆固醇合成无影响,从而破坏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达到杀真菌的目的,因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唑类属于时间依赖性且PAE较长的药物。Peak/MIC(或AUC/MIC)是主要PK/PD参数,临床中主要通过优化给药剂量提高治疗效果。体内动物试验发现唑类对假丝酵母属有着不同的MIC值(超过2 000倍的差值)。游离药物AUC0~24 h/MIC比值在25左右时有着约50%最大抑菌效果。
氟康唑为时间依赖性且PAE较长的药物[11-15]。应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时,应使AUC0~24 h/MIC比值约为25。当AUC0~24 h/MIC比值>25时,临床治愈率在91%~100%;而当AUC0~24 h/MIC<25时,临床抗感染失败率将提高至27%~35%。氟康唑口服吸收完全,故其口服和静脉给药剂量相同,均为qd给药。
伏立康唑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16-2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