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从王的疾病到疾病之王
邹和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华山医院伦理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分子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硬皮病临床与研究协作网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七、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2011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2015年5月6日,普通的一天,和风煦日。早上6点多,邹和建教授步行到华山医院,先将前一天晚上完成的《促尿酸排泄药物药物的合理应用》一文发表于“痛风病友会”APP中;接着又重新设计了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更新了两个网站。8点钟,准时参加一个病人的会诊。9点,周围渐渐褪去早高峰的喧嚣,院里稍许安静,邹教授打开PPT,将周末需要讲授的内容仔细审查和补充。9点半,我们的采访如期进行……。
这,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邹和建教授一个普通的早晨。看诊、科普、教学,林林总总而又井然有序。在对邹和建教授的采访中,我们也渐渐揭开了“痛风”神秘的面纱。
, http://www.100md.com
古往今来之痛风
在过去,痛风多见于生活优渥、丰衣足食的帝王将相,所以被称为“帝王病”(king’s disease)。古今中外历史上,不少领袖、社会名流都饱尝过痛风的折磨,如:亚历山大大帝,法国国王路易七世、路易十四世、拿破仑,英国皇后安妮,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我国元始祖忽必烈皇帝,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约翰卡尔文以及著名科学家牛顿、哈维,英国大文学家米尔顿等都曾是痛风患者。
人体就像一台超智能的精密仪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和排出尿酸达到动态平衡,血液中的尿酸浓度维持在稳定水平。人体的尿酸来源于体内嘌呤的代谢。新陈代谢中,衰老的细胞被清除,细胞中的DNA被降解,产生了大量内源性嘌呤;另外也可以通过食物摄入一定量的外源性嘌呤,如海鲜、啤酒等都是高嘌呤食物。当尿酸生成过多或者尿酸排出减少时候,血液中的尿酸就会增高,导致高尿酸血症。当尿酸水平增高超过在血液中尿酸的饱和浓度时,尿酸盐(尿酸钠)就会析出,沉积在关节腔,导致急性痛风的发作。
, 百拇医药
改革开放以前,或者更早的时期,吃肉是生活中一个萦绕不开的梦想。如今,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酒、肉、海鲜都上了寻常人家的餐桌,饮食结构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嘌呤食物摄入显著增多。然而,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很多疾病发生率提高。痛风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逐渐成为一种大众的常见病、多发病。1958年以前,我国仅有25例痛风报道。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们饮食中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嘌呤类物质摄入的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痛风发病率也明显提高。90年代,北京、江苏等地有几千例报道,痛风住院人数直线上升。近十年中,痛风的患病率增加了48%,被称之为“病中之王”(king of the diseases)。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对痛风有过描述记载。数千年的时光,让痛风从“帝王之病”发展成了“病中之王”。人们对痛风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入和科学,古时候曾认为这是“邪恶的水滴”在作祟;到如今,医学专家们已从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疾病干预和预防着手,全方位对痛风进行深入研究。痛风的发生部位其实是人体防御功能与关节腔内沉积的尿酸晶体的战场。人体天然免疫反应瀑布式展开,与沉积到一定量的尿酸晶体进行殊死搏斗。复杂的级联反应瞬间发生,疼痛来得如风般迅疾,痛风便因此而得名。
, 百拇医药
过去传统认为痛风发病的原因9成是由于肾脏的排泌功能减退引起的,但是邹教授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痛风患病率的上升的同时,发病原因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过去,由于饮食和环境一般不会造成过度的负荷,因此一旦出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往往是由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有关,然而如今已经时过境迁,由于营养的高度摄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已经变成了饮食主导的健康问题。
从规范诊治和合理用药说起
谈起痛风的规范化诊治,邹教授略显凝重,“这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由于很多医生认为这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疾病,加之一些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痛风的规范化诊治比例约莫只占五分之一。如何普及痛风的规范化诊治,这也是邹教授近几年重点工作之一。
秋水仙碱、解热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被称之为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的三大金刚。怎么合理使用?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秋水仙碱的说明书剂量,邹教授认为并不太合理。经过临床实践,现在的剂量按照国际指南只有说明书的四分之一。有效治疗的同时,避免了很大副作用的发生。
, 百拇医药
要想从源头上治疗痛风,还得从降尿酸下手。如何抑制尿酸的生成、促进尿酸的排泌是关键。别嘌醇是抑制尿酸生成的经典老药。在美国,别嘌醇是首选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在60多年的使用时间中,以其价廉物美而受到医生和病患的喜爱。然而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使用的时候,约有2%的服用者会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Steven-Johnson综合征),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致命的。研究发现,黄种人群HLA-B*5801基因携带率较高,并与别嘌醇的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强烈关联性。针对这一现象,华山医院率先开展了HLA-B*5801的基因检测,通过检测患者是否携带该基因,避免对检测阳性患者使用别嘌醇,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苯溴马隆是促进尿酸排泌的药物代表。由于苯溴马隆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的排泌,所以对于这类药物的使用前提是患者不能患有肾结石,否则会雪上加霜。
非布司他的上市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为它既避免了别嘌醇的副作用,又能抑制尿酸的生成。2012年,被《美国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尤其对于一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选择降尿酸药物需要非常谨慎,非布司他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 http://www.100md.com
痛风领域的IT精英
如果我们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邹教授,也许不会有人否定:“痛风领域的IT精英;IT届的痛风专家”。邹教授也许是为数不多的在20世纪90年代搭建自己个人网站的医学专家,他在个人网站中写道:如果能将他的医学背景和IT技术的爱好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无疑将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作为一个痛风权威专家,邹教授一直努力实践着这一理想。他将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玩转”得不亦乐乎,给痛风患者带来方便。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对于眼下炙手可热的移动医疗,邹教授认为:移动医疗是将移动网络和移动设备用于医学。移动医疗无法替代传统医疗的作用,然而却不失为传统医疗的一个重要补充。移动医疗的发展,可以让医生的工作更加高效。以往需要走进病房、走到病人眼前才能得到的信息,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利用等车、等电梯等碎片化的时间中获得,无形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仅仅用于医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今后的养老、运动中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让在外工作的儿女,随时关注家中老人的健康数据;让运动场边的医生随时监测长跑运动员的各项指标等等,有效地避免运动猝死悲剧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医学专家们往往身兼数职,还常常参加一些公益科普活动,只恨不能分身,感叹“时间都去哪了”。1996年,作为中国第二位职业病临床医学博士,邹教授燃起了对痛风的研究兴趣,在其他专家教授的帮助下,将团队的目光从职业病转向了明显呈上升趋势的风湿病学,华山医院风湿病学科就此诞生。19年来,华山医院风湿职业病科已经发展成为在上海乃至全国有名的学科,病人趋之若鹜,人才脱颖而出,梯队日臻完善。2011年,邹教授团队申请到了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400万的重大项目,填补了国内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邹教授的工作内容百花齐放,临床、科研、教学兼顾,同时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管理网站和APP,邹教授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便不会觉得枯燥。也许将浓厚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专业背景相结合,永远保持工作的新鲜度正是邹教授总能不断收获新成绩的秘诀所在。
(收稿日期:2015-05-21), http://www.100md.com(吴颖)
2015年5月6日,普通的一天,和风煦日。早上6点多,邹和建教授步行到华山医院,先将前一天晚上完成的《促尿酸排泄药物药物的合理应用》一文发表于“痛风病友会”APP中;接着又重新设计了微信公众号的菜单、更新了两个网站。8点钟,准时参加一个病人的会诊。9点,周围渐渐褪去早高峰的喧嚣,院里稍许安静,邹教授打开PPT,将周末需要讲授的内容仔细审查和补充。9点半,我们的采访如期进行……。
这,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科邹和建教授一个普通的早晨。看诊、科普、教学,林林总总而又井然有序。在对邹和建教授的采访中,我们也渐渐揭开了“痛风”神秘的面纱。
, http://www.100md.com
古往今来之痛风
在过去,痛风多见于生活优渥、丰衣足食的帝王将相,所以被称为“帝王病”(king’s disease)。古今中外历史上,不少领袖、社会名流都饱尝过痛风的折磨,如:亚历山大大帝,法国国王路易七世、路易十四世、拿破仑,英国皇后安妮,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我国元始祖忽必烈皇帝,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约翰卡尔文以及著名科学家牛顿、哈维,英国大文学家米尔顿等都曾是痛风患者。
人体就像一台超智能的精密仪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和排出尿酸达到动态平衡,血液中的尿酸浓度维持在稳定水平。人体的尿酸来源于体内嘌呤的代谢。新陈代谢中,衰老的细胞被清除,细胞中的DNA被降解,产生了大量内源性嘌呤;另外也可以通过食物摄入一定量的外源性嘌呤,如海鲜、啤酒等都是高嘌呤食物。当尿酸生成过多或者尿酸排出减少时候,血液中的尿酸就会增高,导致高尿酸血症。当尿酸水平增高超过在血液中尿酸的饱和浓度时,尿酸盐(尿酸钠)就会析出,沉积在关节腔,导致急性痛风的发作。
, 百拇医药
改革开放以前,或者更早的时期,吃肉是生活中一个萦绕不开的梦想。如今,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酒、肉、海鲜都上了寻常人家的餐桌,饮食结构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嘌呤食物摄入显著增多。然而,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很多疾病发生率提高。痛风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逐渐成为一种大众的常见病、多发病。1958年以前,我国仅有25例痛风报道。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们饮食中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嘌呤类物质摄入的增加,平均寿命的延长,痛风发病率也明显提高。90年代,北京、江苏等地有几千例报道,痛风住院人数直线上升。近十年中,痛风的患病率增加了48%,被称之为“病中之王”(king of the diseases)。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对痛风有过描述记载。数千年的时光,让痛风从“帝王之病”发展成了“病中之王”。人们对痛风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入和科学,古时候曾认为这是“邪恶的水滴”在作祟;到如今,医学专家们已从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疾病干预和预防着手,全方位对痛风进行深入研究。痛风的发生部位其实是人体防御功能与关节腔内沉积的尿酸晶体的战场。人体天然免疫反应瀑布式展开,与沉积到一定量的尿酸晶体进行殊死搏斗。复杂的级联反应瞬间发生,疼痛来得如风般迅疾,痛风便因此而得名。
, 百拇医药
过去传统认为痛风发病的原因9成是由于肾脏的排泌功能减退引起的,但是邹教授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痛风患病率的上升的同时,发病原因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过去,由于饮食和环境一般不会造成过度的负荷,因此一旦出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往往是由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有关,然而如今已经时过境迁,由于营养的高度摄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已经变成了饮食主导的健康问题。
从规范诊治和合理用药说起
谈起痛风的规范化诊治,邹教授略显凝重,“这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由于很多医生认为这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疾病,加之一些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痛风的规范化诊治比例约莫只占五分之一。如何普及痛风的规范化诊治,这也是邹教授近几年重点工作之一。
秋水仙碱、解热镇痛药和糖皮质激素被称之为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的三大金刚。怎么合理使用?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秋水仙碱的说明书剂量,邹教授认为并不太合理。经过临床实践,现在的剂量按照国际指南只有说明书的四分之一。有效治疗的同时,避免了很大副作用的发生。
, 百拇医药
要想从源头上治疗痛风,还得从降尿酸下手。如何抑制尿酸的生成、促进尿酸的排泌是关键。别嘌醇是抑制尿酸生成的经典老药。在美国,别嘌醇是首选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在60多年的使用时间中,以其价廉物美而受到医生和病患的喜爱。然而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使用的时候,约有2%的服用者会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Steven-Johnson综合征),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致命的。研究发现,黄种人群HLA-B*5801基因携带率较高,并与别嘌醇的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强烈关联性。针对这一现象,华山医院率先开展了HLA-B*5801的基因检测,通过检测患者是否携带该基因,避免对检测阳性患者使用别嘌醇,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苯溴马隆是促进尿酸排泌的药物代表。由于苯溴马隆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的排泌,所以对于这类药物的使用前提是患者不能患有肾结石,否则会雪上加霜。
非布司他的上市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为它既避免了别嘌醇的副作用,又能抑制尿酸的生成。2012年,被《美国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尤其对于一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选择降尿酸药物需要非常谨慎,非布司他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 http://www.100md.com
痛风领域的IT精英
如果我们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邹教授,也许不会有人否定:“痛风领域的IT精英;IT届的痛风专家”。邹教授也许是为数不多的在20世纪90年代搭建自己个人网站的医学专家,他在个人网站中写道:如果能将他的医学背景和IT技术的爱好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无疑将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作为一个痛风权威专家,邹教授一直努力实践着这一理想。他将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玩转”得不亦乐乎,给痛风患者带来方便。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对于眼下炙手可热的移动医疗,邹教授认为:移动医疗是将移动网络和移动设备用于医学。移动医疗无法替代传统医疗的作用,然而却不失为传统医疗的一个重要补充。移动医疗的发展,可以让医生的工作更加高效。以往需要走进病房、走到病人眼前才能得到的信息,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利用等车、等电梯等碎片化的时间中获得,无形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仅仅用于医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今后的养老、运动中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让在外工作的儿女,随时关注家中老人的健康数据;让运动场边的医生随时监测长跑运动员的各项指标等等,有效地避免运动猝死悲剧的发生。
, 百拇医药
医学专家们往往身兼数职,还常常参加一些公益科普活动,只恨不能分身,感叹“时间都去哪了”。1996年,作为中国第二位职业病临床医学博士,邹教授燃起了对痛风的研究兴趣,在其他专家教授的帮助下,将团队的目光从职业病转向了明显呈上升趋势的风湿病学,华山医院风湿病学科就此诞生。19年来,华山医院风湿职业病科已经发展成为在上海乃至全国有名的学科,病人趋之若鹜,人才脱颖而出,梯队日臻完善。2011年,邹教授团队申请到了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400万的重大项目,填补了国内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邹教授的工作内容百花齐放,临床、科研、教学兼顾,同时还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管理网站和APP,邹教授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便不会觉得枯燥。也许将浓厚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专业背景相结合,永远保持工作的新鲜度正是邹教授总能不断收获新成绩的秘诀所在。
(收稿日期:2015-05-21), http://www.100md.com(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