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6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945717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日 《上海医药》2016年第19期
     2)肠道菌群产生的内生性乙醇可促进NAFLD的发展。

    最早在排除饮酒的情况下发现,肥胖女性体内的乙醇含量显著提高[18]。随后又发现,NASH儿童体内的乙醇含量显著提高[6],并发现NASH患者肝内的乙醇代谢酶水平显著提高[19]。这些数据提示了内生性乙醇的潜在危害,即可能造成肝脏脂肪聚积和引起氧化应激(即乙醇的“二次打击”)。另外,乙醇可提高肠道的通透性,促进有害物质入血,促进NAFLD的发生和发展[20]。不过,肠道菌群产生的内生性乙醇含量有限,其与NAFLD的关系是继发还是使动尚有待更多研究的揭示。

    3)肠道菌群可通过内毒素介导肝内炎症。

    众所周知,内毒素由革兰阴性菌产生,其活性成分为脂多糖,后者可与肝内Toll样受体结合,致使炎症因子释放并引发后续炎症反应而促进NAFLD的发展[21]。有关研究发现,对正常小鼠注射低剂量脂多糖可致肝炎发生[22],对NAFLD小鼠注射脂多糖可显著促进肝脏疾病进展[23]。研究还发现,高脂诱导的NAFLD动物模型的血清脂多糖水平显著升高[24]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