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7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3052222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2)

     运动中,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长度和张力的改变会引起组织本体感觉感受器(如高尔基小体、环层小体等)的兴奋,传入中枢提供关节的运动位置和组织形变信息,并与来自视觉、前庭感受器的信号在中枢进行整合,通过反射性神经—肌肉反馈机制正确判断肢体的空间位置并对运动进行快速调节,由中枢发出传出运动反应(神经肌肉控制),以保持适当的肌张力、协调拮抗肌和协同肌的舒缩,从而使机体运动对环境的改变产生及时和恰当的反应[10],因此运动的协调状态与关节的功能性稳定维持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神经—肌肉反馈可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3个运动控制水平:脊髓反射、脑干活动和认知处理。在关节被置于施加力学负荷的条件下,反射性肌肉稳定性通过脊髓反射受到刺激[11];脑干活动主要接受关节力学感受器、前庭中心和视觉信息的传入,保持姿势和身体的平衡;认知处理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最高水平(运动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可按照中枢命令产生随意运动并进行重复,这种身体位置和运动的认知能力可使身体在没有连续意识的支配下完成不同的运动。

    肩关节的功能性稳定受静力性和动力性限制结构的约束,肩关节周围组织与本体感觉系统的交互作用对维持关节的精确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对“游泳肩”患者,内旋位划水周期容易引起肩胛下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等疲劳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