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的历史及临床应用(2)
1975年日本川井等首次尝试通过十二指肠镜行鼻胆管引流术。1977年Web和Classen对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进行了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有效性。在我国1983年中麟、曾焕章教授也首次报道了这项技术的运用。1983年Seigle率先使用塑料支架治疗胰管阻塞性疾病。1985年Carrasco[6]首次尝试将用于血管的金属支架放置于胆管,开创了可膨胀金属支架在胆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随后它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内恶性胆道梗阻的治疗。1994年我国引进该技术并首先在上海应用。此后用于治疗胰头癌所致胰管梗阻的可膨胀金属支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
随着内窥镜设备的不断发展,由传统ERCP衍生出的各类操作也越来越丰富多样。1971年出现了内镜下胰液采集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技术,大大提高了胰腺疾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而1975年胆胰管细胞刷检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胆胰疾病的诊断敏感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