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18年第21期
编号:13288763
忠于创业初心 坚持工匠精神(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25日 《上海医药》 2018年第21期
     作为中国新型鲎试剂的创始人,她是学者,在学术上卓有成就,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级科技成果奖;作为鲎试剂国产化制造的开路先锋,她是留学归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将自己在国外苦学的本领转化为生产力,让国人能够同步使用国际先进制剂技术制造的产品;作为中国鲎试剂坚定的推广者,她是企业家,曾经获得“福州市劳动模范”“福州市优秀女企业家”“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就是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北”)董事长丁友玲。

    刻苦攻关 “鲎”积薄发

    鲎是一种在三亿多年前的石炭纪就已经生存的海洋节肢动物,几乎没有经过进化,故有“活化石”之称。长久以来,检测注射药品中的热原(细菌内毒素)都是采用“兔法”,即利用家兔对热原的升溫反应进行检测。但利用动物实验检测药品中的热原,有极大的局限性。首先动物有个体差异,有种属差异,有驯养环境差异。因此用“兔法”检测内毒素是不太理想的一种方法,各国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方法。
, 百拇医药
    1965年美国科学家J. levin和Bang发现了鲎血液中变形细胞遇到大肠杆菌能发生凝固的现象。此后,科学家们展开了对鲎血液凝固机制的研究,发现鲎血液中变形细胞中的丝氨酸蛋白酶遇到微量细菌内毒素时,酶体系就会发生逐级水解反应进而凝固。鲎细胞溶解物中的酶对内毒素的敏感度是“兔法”的1 000倍,这为科学家们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研发出了检测药品细菌内毒素的鲎试剂。1980年美国首先将鲎试剂检测法应用于药品热原检测,替代原来的“兔法”,并载入《美国药典》,堪称药品检验领域的一次革命。

    当时的中国,在鲎试剂研究领域还是一片空白。1978年,鉴于福建海域有丰富的鲎资源,国家卫生部把研制鲎试剂作为重点课题下达到福建省药品检验所。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的丁友玲,成为3个主要攻关者之一,从此与鲎结下不解之缘。

    夏季是鲎上岸产卵的季节。为了采集原料,丁友玲必须在盛夏到福建省盛产东方鲎的平潭岛海边去采集鲎血。那时福州到平潭的交通十分不方便,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跨海大桥,还要轮渡。她说:“我们早上6点从福州出发,下午2点多才能到平潭。汽车上没有空调,路况也很差,一路颠簸,一到那边人都震晕了,整个肠子都感觉要翻出来。”
, 百拇医药
    虽说美国最先研究、生产鲎试剂,但日本却后来居上。因此,丁友玲始终关注日本鲎试剂研究应用的新动向。为了能够看懂日文资料,她还在百忙中挤出时间自学了日文。

    在科研的道路上,不但充满艰辛,而且存在风险。夏天是福州最热的时候,但那时福建省药品检验所还没有空调,丁友玲必须冒着酷暑高温在密不透风的无菌室里操作,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每次都汗如雨注,全身湿透。由于过度劳累,她得了严重的关节炎,疼痛难忍。雪上加霜的是,当时实验室设备比较简陋,丁友玲为提取细菌内毒素不幸又被感染,正常人的白细胞在4 000以上,她却下降到只剩1 000多,导致身体抵抗力低下。丁友玲倒下了,课题研究中断了。当时省药检所领导知道了这个情况,找她谈话,在精神上对她给予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在领导的帮助下,她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热爱事业、为药检所争光的精神力量支撑了她,她又站起来投入战斗。治疗后,虽然白细胞有所上升,但无法完全恢复,给她的身体免疫系统留下了后遗症。所以,她至今还在吃药。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3年多的刻苦攻关,丁友玲和她的同伴们终于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鲎试剂,在1982年获得了卫生部重大科研成果甲级奖。1982年福建省药品检验所召开鲎试剂全国鉴定会,丁友玲在会上宣读了中国第一部鲎试剂质量标准。1995年该质量标准被药典委会采用,并载入1995年版《中国药典》。
, 百拇医药
    爱国爱乡 “鲎”情不舍

    为了能学习到世界最先进的鲎试剂技术,1986年丁友玲赴日本留学,她首先到日本国卫生试验所大阪支所,师从日本研究细菌内毒素的权威专家加纳晴三郎,学习鲎试剂标准化及国家内毒素标准品的制备。在导师的指导下,丁友玲废寝忘食地学习和钻研,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细菌内毒素研究》论文,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

    当年年底,丁友玲回国后立即提出中外合作加快开发新型鲎试剂的方案,但没有被通过。她欲干不能,欲罢不甘。当时,她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更没有试剂,只好等待时机。她是个不服输的人。她对自己说,只要把一切准备好了,机会一定会来!

    1988年夏,文革后国内第一次评职称,她被福建省卫生厅破格评为副主任药师(副高),成为当时卫生系统被破格评选为高级职称的三人之一。此后她再次到日本深造,先是在大阪大学研修免疫生物化学和病毒学。后因她仍念念不忘她的“老本行”——鲎试剂,第三年通过努力,她转到九州大学理学部生物学教室,师从当时在国际上研究鲎血液凝固机制的权威——岩永贞昭教授。
, 百拇医药
    经过4个春秋的打拼,丁友玲被日本上市公司尼普洛(NIPRO)聘为研究所顾问,她有了自己的研究室和助手,也有了较优厚的待遇。但她始终有一种漂泊异国他乡的感觉——日本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啊!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如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也吹进了远在日本的丁友玲的心田。为了给祖国改革开放作贡献,她将国内对外资在中国投资的优惠政策翻译成日文,说服日本公司董事长到中国来投资。在她的说服下,日本董事长考察了中国市场,决定投资“人工肾透析器”高科技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一亿五千万美元。日本董事长最初想将项目投到上海或厦门,但是丁友玲热爱福州,热爱自己的家乡。她对董事长说:“福州对外资企业的政策也十分优惠,你将项目投到福州,我就帮你做。”在她执着要求下,董事长终于将项目投到福州。

    丁友玲毕业后的20多年中,一直从事实验室研究工作。为了组建新公司,必须搞基建,这对她来说是新的挑战。她必须边干边学,经常在工地现场考察质量。经过努力,原本需要3年时间建成的车间,她只花了两年时间就建成了。新车间拥有1万级的清洁厂房,以及年产值2亿元人民币的人工肾透析器的GMP生产流水线。生产开工后,时任福州市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到厂实地视察指导。, 百拇医药(肇晖)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