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药》 > 202024
编号:13815543
从“开阖枢”论“形气”病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5日 《上海医药》 202024
     从古至今对“开阖枢”理论的解释一直争论不休[2],也不被大多数医家重视,主要源于对此两篇的误解,但如果分清形与气,阴与阳,此两篇前后互补,言简意赅。

    2 灵枢对“开阖枢”的相关论述

    灵枢对“开阖枢”的论述主要出现在《根结》篇中,其中以大量篇幅描述了三阴三阳“开阖枢”的部位及功能(相当于形与气)出现问题时的临床表现,而根结作为三阴三阳的始与终,对调节“开阖枢”各部的有形的疾病和无形的气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根结》篇记载的是“开阖枢”理论在临床诊断治疗的具体运用方法。李金玲等[3]认为,《灵枢》中《根结》篇置于《经脉》篇之前,先谈根结后谈经络,体现了根结理论对于指导针灸临床的重要性,而其中核心的内容便是基于“开阖枢”理论的运用。其实“开阖枢”理论不仅对经络理论,其对整个中医学理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

    3 《伤寒论》对“开阖枢”的相关论述

    《伤寒论》作为中医学巨著,被无数医家视为不朽的经典,其开创的脉证合参、方症结合及六经辨证都被视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典范,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伤寒论》全篇并没有记录“开阖枢”的文字,但张仲景却是内经“开阖枢”理论的集大成者,其六经辨证既是将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用于伤寒病的辨证,并用于指导治疗,活人无数。

    3.1 按“开阖枢”之形分六经

    如《伤寒论》中不少条文以“开阖枢”的部位辨治,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太阳为开,对应部位为人体的背面;“正阳阳明者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