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论文集锦(15)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研究者:沈银忠(第一作者)、郑方(第二作者)、孙丹凤(第三作者)、凌云(第四作者)、陈军(第五作者)、李锋(第六作者)、李涛(第七作者)、钱志平(第八作者)、徐庆年(第九作者)、刘莉(第十作者)、黄琴(第十一作者)、单飞(第十二作者)、徐烈(第十三作者)、吴珺(第十四作者)、朱召芹(第十五作者)、宋志刚(第十六作者)、李申扬(第十七作者)、施裕新(第十八作者)、张建良(第十九作者)、吴雪韵(第二十作者)、卢洪洲(通信作者)、朱同玉(通信作者)
发表期刊:《Emerging Microbes&Infections》(影响因子:5.776)
原文题目:《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ourse of COVID-19 in Shanghai,China》
研究目的 该研究描述了上海市收治的新冠肺炎发病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情转归的临床进程,为城市防控输入性传染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2020年1月20日-2月29日期间收治的325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公共卫中心新冠肺炎病例收治在1月29日-2月5日之间达到高峰,患者中位年龄为51岁(范围为15-88岁;IQR36-64),20%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52%的患者为男性。超过一半的病例(57.2%;186/325)是外省居民。发病前的14d内,近一半的患者曾去过武汉,另有1/3病例曾与确诊病例有接触。在涉及186例(57.2%)患者的67起聚集性病例中,有53起(79%)属于家庭聚集性病例,占所有病例的40.3%(131/325),3起是同事聚集性病例,还有3起是家庭-同事聚集性病例。在所有病例中,有77.2%的患者发病时有发热,住院期间有发热的病例占16.0%,从无发热的病例占6.8%;有28.9%的病例有咳嗽表现;28.9%的病例有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15.6%;51/325),糖尿病(7.1%;23/325)和冠心病(3.4%;11/325)。6.2%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3名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其中1名患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从发病到首次就诊、入院、确诊和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中位间隔时间分别为1d (IQR, 0-3d)、4d(IQR,2-7.5d)、4d(IQR,2-7d)和4d(IQR,2-7)d。从初诊到核酸检测阳性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d(IQR,1-4d)。入院时,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的患者占69.8%,D-二聚体升高者占38.8%。胸部CT扫描提示97.5% (314/322)的病例有肺炎表现。从发病到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的中位时间为8d。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轻症患者血液和粪便中的病毒转阴时间更长。重症患者占8%,发病至进展至重症和危重症的中位时间分别为8d和10.5d。一半患者需吸氧治疗,而7.1%的患者需要高流量吸氧。本研究时段内患者病死率为0.92%,发病至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6d;从发病至出院的中位时间为20d。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描述了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新冠肺炎疾病的病情进程与转归情况。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为输入性疫情,主要呈家庭聚集性发病;发病时多有发热,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现,多累及双肺;病程中半数患者需要吸氧;发病至确诊和住院的时间间隔短,收治的患者大多数为属于轻症病例,提示大多数患者均处于疾病早期;疾病重症化常出现在发病后的1-2周。春节期间武汉“封城”有助于减少上海市输入病例数,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管理,进而阻止了疫情的社区传播。因此,快速识别感染者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控制疫情以及阻止疫情社区传播至关重要。
原文链接:doi:10.1080/22221751.2020.1787103
四种临床指标组合预测对COVID-19患者进行重症与危重症预测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研究者:宋凤祥(共同第一作者)、施楠楠(第三作者)、刘峰君(第四作者)、李申扬(第五作者)、施裕新(通信作者)
发表期刊:《Joumal of Clinical Virology》(影响因子:2.777)
原文题目:《Combination of four clinical indicators predicts the severe/critical symptom of patients infected COVID-19》
研究背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尽管COVID-19的病死率不到3%,但重症/危重病例的病死率却很高。因此,症状出现之前筛查严重/危重病例可以有效节省医疗资源。
研究方法和材料 本研究中收集截至2020年3月12日上海336例COVID-19确诊患者,分为训练集和测试数据集。此外,还收集了220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研究与重症危重症相关的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
研究结果 总共确定了与重症/危重症相关的临床指标36项。主要包括甲状腺素,免疫相关细胞和产物。支持向量机(SVM)联合年龄,GSH,CD3比率和总蛋白量的优化组合在区分重症/危重症病例有较好的效能。在训练集和测试数据集中,ROC曲线下的面积(AUROC)分别达到0.9996和0.9757。当使用截断值为0.0667时,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召回率分别为93.33%和100%。Cox多元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表明,聯合所选临床指标,该模型可以区分重症/危重症病例。
研究结论 该模型在预测严重/危重COVID病例方面是可靠且有效的。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v.2020.104431, 百拇医药
发表期刊:《Emerging Microbes&Infections》(影响因子:5.776)
原文题目:《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ourse of COVID-19 in Shanghai,China》
研究目的 该研究描述了上海市收治的新冠肺炎发病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情转归的临床进程,为城市防控输入性传染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2020年1月20日-2月29日期间收治的325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公共卫中心新冠肺炎病例收治在1月29日-2月5日之间达到高峰,患者中位年龄为51岁(范围为15-88岁;IQR36-64),20%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52%的患者为男性。超过一半的病例(57.2%;186/325)是外省居民。发病前的14d内,近一半的患者曾去过武汉,另有1/3病例曾与确诊病例有接触。在涉及186例(57.2%)患者的67起聚集性病例中,有53起(79%)属于家庭聚集性病例,占所有病例的40.3%(131/325),3起是同事聚集性病例,还有3起是家庭-同事聚集性病例。在所有病例中,有77.2%的患者发病时有发热,住院期间有发热的病例占16.0%,从无发热的病例占6.8%;有28.9%的病例有咳嗽表现;28.9%的病例有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15.6%;51/325),糖尿病(7.1%;23/325)和冠心病(3.4%;11/325)。6.2%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3名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其中1名患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从发病到首次就诊、入院、确诊和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中位间隔时间分别为1d (IQR, 0-3d)、4d(IQR,2-7.5d)、4d(IQR,2-7d)和4d(IQR,2-7)d。从初诊到核酸检测阳性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d(IQR,1-4d)。入院时,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的患者占69.8%,D-二聚体升高者占38.8%。胸部CT扫描提示97.5% (314/322)的病例有肺炎表现。从发病到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的中位时间为8d。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轻症患者血液和粪便中的病毒转阴时间更长。重症患者占8%,发病至进展至重症和危重症的中位时间分别为8d和10.5d。一半患者需吸氧治疗,而7.1%的患者需要高流量吸氧。本研究时段内患者病死率为0.92%,发病至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6d;从发病至出院的中位时间为20d。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描述了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新冠肺炎疾病的病情进程与转归情况。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为输入性疫情,主要呈家庭聚集性发病;发病时多有发热,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表现,多累及双肺;病程中半数患者需要吸氧;发病至确诊和住院的时间间隔短,收治的患者大多数为属于轻症病例,提示大多数患者均处于疾病早期;疾病重症化常出现在发病后的1-2周。春节期间武汉“封城”有助于减少上海市输入病例数,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有效管理,进而阻止了疫情的社区传播。因此,快速识别感染者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控制疫情以及阻止疫情社区传播至关重要。
原文链接:doi:10.1080/22221751.2020.1787103
四种临床指标组合预测对COVID-19患者进行重症与危重症预测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参与研究者:宋凤祥(共同第一作者)、施楠楠(第三作者)、刘峰君(第四作者)、李申扬(第五作者)、施裕新(通信作者)
发表期刊:《Joumal of Clinical Virology》(影响因子:2.777)
原文题目:《Combination of four clinical indicators predicts the severe/critical symptom of patients infected COVID-19》
研究背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尽管COVID-19的病死率不到3%,但重症/危重病例的病死率却很高。因此,症状出现之前筛查严重/危重病例可以有效节省医疗资源。
研究方法和材料 本研究中收集截至2020年3月12日上海336例COVID-19确诊患者,分为训练集和测试数据集。此外,还收集了220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研究与重症危重症相关的指标,并建立预测模型。
研究结果 总共确定了与重症/危重症相关的临床指标36项。主要包括甲状腺素,免疫相关细胞和产物。支持向量机(SVM)联合年龄,GSH,CD3比率和总蛋白量的优化组合在区分重症/危重症病例有较好的效能。在训练集和测试数据集中,ROC曲线下的面积(AUROC)分别达到0.9996和0.9757。当使用截断值为0.0667时,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召回率分别为93.33%和100%。Cox多元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表明,聯合所选临床指标,该模型可以区分重症/危重症病例。
研究结论 该模型在预测严重/危重COVID病例方面是可靠且有效的。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v.2020.10443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