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白介素,酸性,单抗,1哮喘的发病机制,2用于哮喘治疗的靶向药物,1抗IgE单克隆抗体,2抗白介素类单克隆抗体,3抗TSLP单克隆抗体,4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protein3,GATA3)特异性的DNA
史婧 金美玲[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 上海 20003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可逆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咳嗽和胸闷等。近年来,哮喘患病率持续增高,哮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根据2022 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发布的《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以下简称GINA 2022 指南)[1],目前全球各国的哮喘患病率为1%~18%不等。我国成人的哮喘患病率达4.2%[2]。哮喘的传统治疗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s)和口服糖皮质激素(oral corticosteroids, OCSs)、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尤其是重度哮喘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此外,长期使用OCS 治疗还会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用于哮喘治疗的靶向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巨大成功,临床研究证实这类药物能在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减停OCS 使用和改善患者肺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用于哮喘治疗的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
1 哮喘的发病机制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共同介导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根据是否为2 型炎性反应,可将哮喘分为2 型和非2 型哮喘[3]。其中,2 型哮喘由辅助型T 细胞2(T helper 2 cell, Th2 细胞)和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 ILC2)介导,通常伴有总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E或特异性IgE 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或呼出气中一氧化氮水平(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增高;非2 型哮喘则包括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和寡粒细胞型哮喘。
2 型炎性反应是大部分哮喘的免疫性炎症机制[3]。当呼吸道暴露于过敏原后,树突状细胞激活初始T 细胞并使之活化为Th2 细胞,同时将过敏原递呈给Th2 细胞,促使Th2 细胞分泌白介素-4、白介素-13、白介素-5 等Th2 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 和白介素-13 活化B 细胞并使之转化为浆细胞,后者分泌IgE。IgE 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高亲和力受体结合,使机体致敏。当呼吸道再次暴露于同一过敏原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与之发生相互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6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