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融入安宁疗护服务对癌末患者生命意义的影响
医患,痛苦,1对象与方法,2方法,3评价指标,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生命意义感比较,2两组患者心理痛苦程度比较,3两组患者医患关系评分比较,3讨论
吴冰(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科,上海 201103)
叙事是一种不同于逻辑科学范式的思维模式,当医疗专业人员将普遍的生物学规律应用到具有丰富特异性的患者个体时,就需要诉诸于叙事思维模式。2001年美国学者Rita Charon[1]提出叙事医学新名词,是用叙事能力来实践的医学,即对患者的故事进行吸收、阐释、回应并为之感知。这种能力有助于调整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聆听被科学话语所忽略的患者声音,在医疗实践中提高对患者的共情能力、提升医护人员职业精神、增强可信赖程度和对医疗行为自身局限性的反思。癌症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当疾病不可治愈时可导致患者出现无希望感、抑郁、攻击,甚至是希望死亡,产生自杀的心理。发现生命意义使人知道生命的使命与存在的理由,有助于癌症患者减轻绝望感、超越痛苦,并可使其达到善终[2]。叙事医学可以通过倾听晚期癌症患者的声音,引导找到其生命更深刻涵义的价值与目的,使其安适平静、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历程是安宁疗护服务的最终目标。本文旨在探索叙事医学融入临终关怀服务对癌末患者生命意义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入住上海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病房的58例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3个月,简称癌末患者)。为避免同病房患者相互影响及伦理问题,采用分层随机方式分组。试验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8例。即二个楼层分别以病房为单位进行编号形成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其中四楼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一楼2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6例患者因疾病恶化中途脱落,后期补充6例。
纳入标准:(1)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肺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2)预计生存期期≤3个月;(3)患者知晓疾病诊断;(4)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有心理、精神疾病史或患有精神疾病者;(2)有认知或语言障碍。最终获得有效资料患者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0.25±11.40)岁;临床诊断为肺癌27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