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9期
编号:11879410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耐药变异分子机制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9期
     【摘要】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药物,但用药后易引起HBV基因组突变而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的效果。本文就核苷类药物引起变异的特点、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及检测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变异;耐药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001-02

    目前,广泛应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主要有两类,即a-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核苷类药物主要是拉米夫定,它适用于体内HBV复制活跃且滴度较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包括部分对干扰素禁忌活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但该类药需长期服用,且易产生耐药。此类变异株不仅抗药性增加,而且可再次加重肝损害,引起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因此加强HBV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

    1 HBV耐药变异的基础

    乙肝病毒是一个高变异的病毒,在它逆转录复制的过程中,因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可使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变异。HBV变异可以在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自然变异,也可以受人体免疫应答和疫苗接种,使病毒受免疫压力而导致变异。发生变异的病毒常改变其生物学特性,给临床的防治带来一系列问题。

    HBV复制水平较高,估计HBV病毒颗粒平均每天产生量为1012-13个,由于HBV逆转录酶没有校对功能,一个复制周期中每102个核苷酸出现一个错配[1]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