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总结对四肢长骨干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创伤骨科32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后,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愈合率达96.9%。结论:对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实施康复护理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护理模式。
【关键词】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49-01
四肢长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交通业及工业的发展,我国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病人越来越多。骨折后易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四肢长骨骨折合并相邻血管损伤,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引起肢体严重供血不足,影响其功能,重者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自2007~2008年,作者对应用手术治疗的32例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7~65岁,平均30.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重物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股骨干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肱骨干骨折7例,尺桡骨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17例。新鲜骨折28例,陈旧骨折迟缓愈合4例。合并伤脑外伤14例,腹部伤5例,胸部损伤4例,髌骨骨折2例。
1.2 手术方法:经手术切开复位28例,闭合复位4例,对于骨不连患者,先切开暴露骨折端,切除断端硬化骨,打通髓腔,复位并植骨,固定钳维持固定后再分别穿入螺钉或钢针,安装外固定支架。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术前为患者更换宽松全棉衣裤进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合适的体位,将电刀电极板压在或贴于患者肌肉丰富处,协助医生消毒。同时此类病人多为意外伤害,伤情重,病程长,易产生抑郁甚至绝望心理,多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拒绝治疗。对此类病人应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谈,关心安抚和鼓励病人,同时了解其心理状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可请恢复期病人进行现身说法或让其观看救治成功的图片,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1.3.2 术中配合:根据手术的需要调节电刀、电凝,备吸引器,电动止血带,驱血带等。股骨手术使用骨折牵引床或普通手术床,胫骨和肱骨手术使用普通手术床。陈旧性骨折和严重的粉碎性骨折病例需植骨的,事先备好骨蜡,做成黄豆粒大小,备用止血。术中每小时观察1次患肢血循情况,注意与健侧对比。若患肢出现皮肤苍白或浅灰色,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多为动脉栓塞;若出现肢体肿胀,皮肤颜色变为紫红色或暗红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多为静脉栓塞。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血管探查手术。
1.3.3 术后护理:术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及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主食,多饮水。每天以2000mL为宜,以保持大便通畅。后期可给高钙食品术后严密观察患肢的末梢循环、皮温、感觉、运动等情况尤其是小腿肿胀程度、踝关节伸屈、足背动脉搏动、足趾感觉等,借以了解局部血管和神经功能。患肢应取功能位。为了确保疗效,抗生素必须现配现用,并在规定时间内输完,注意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术后早期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稳定型骨折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使用持续被动锻炼机,幅度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不稳定型或粉碎型骨折患者,术后3~4d只能作股四头肌舒缩和踝关节背伸、屈跖及足趾伸屈等静态锻炼,然后根据病情进展再使用CPM机加强锻炼。术后2~12周,患处疼痛消失,逐渐加强患肢邻近关节活动;下肢骨折病人在8周石膏等外固定去除后在拐杖帮助下下地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骨折临床愈合,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和活动量,注意循序渐进,过犹不及。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死亡病例。在护理中,根据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伤口感染及术后复发率为判断标准。经过实施整体护理的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愈合率为96.9%(31/32)。
3 讨论
四肢长骨干骨折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遗留功能障碍。目前大多数病人入院后行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为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高质量的整体护理对病人接受手术、配合手术、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现在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水平的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应运而生。在治疗观念上重视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有利于恢复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凋整,重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使患者得到了从治疗到康复整个过程的护理指导,实现了患者自我保健的愿望,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愈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工作中,首先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和有关顾虑,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使之能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适时有效地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从而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不过在康复锻炼中,术后早期使用CPM锻炼可减轻病人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能有效的预防股四头肌粘连或关节囊的挛缩,避免了膝关节僵硬,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康复。持续运动期间同时注意主动运动,以增强肌肉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不仅利于伤口愈合,还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因被动运动最终被主动活动所代替。通过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正确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术后观察,认真地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领,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裴国献,任高宏.长管状骨骨折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1):10-14
[2] 王韬,徐峥宇,顾新丰.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治疗1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141-1142
[3] 周晓燕.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3,9(5):044801
[4] 高玲.多发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预见性护理[J].安徽医药,2006,10(7):547
[5] 谢得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75
[6] 王大明.膝关节及其附近骨折分阶段康复治疗148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3,7(4):596
作者单位:657800 云南省水富县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崔庆苹)
【关键词】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49-01
四肢长骨干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交通业及工业的发展,我国四肢长骨干骨折的病人越来越多。骨折后易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四肢长骨骨折合并相邻血管损伤,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引起肢体严重供血不足,影响其功能,重者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自2007~2008年,作者对应用手术治疗的32例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7~65岁,平均30.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重物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股骨干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肱骨干骨折7例,尺桡骨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17例。新鲜骨折28例,陈旧骨折迟缓愈合4例。合并伤脑外伤14例,腹部伤5例,胸部损伤4例,髌骨骨折2例。
1.2 手术方法:经手术切开复位28例,闭合复位4例,对于骨不连患者,先切开暴露骨折端,切除断端硬化骨,打通髓腔,复位并植骨,固定钳维持固定后再分别穿入螺钉或钢针,安装外固定支架。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术前为患者更换宽松全棉衣裤进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安置合适的体位,将电刀电极板压在或贴于患者肌肉丰富处,协助医生消毒。同时此类病人多为意外伤害,伤情重,病程长,易产生抑郁甚至绝望心理,多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拒绝治疗。对此类病人应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谈,关心安抚和鼓励病人,同时了解其心理状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可请恢复期病人进行现身说法或让其观看救治成功的图片,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1.3.2 术中配合:根据手术的需要调节电刀、电凝,备吸引器,电动止血带,驱血带等。股骨手术使用骨折牵引床或普通手术床,胫骨和肱骨手术使用普通手术床。陈旧性骨折和严重的粉碎性骨折病例需植骨的,事先备好骨蜡,做成黄豆粒大小,备用止血。术中每小时观察1次患肢血循情况,注意与健侧对比。若患肢出现皮肤苍白或浅灰色,皮温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多为动脉栓塞;若出现肢体肿胀,皮肤颜色变为紫红色或暗红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多为静脉栓塞。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血管探查手术。
1.3.3 术后护理:术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及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主食,多饮水。每天以2000mL为宜,以保持大便通畅。后期可给高钙食品术后严密观察患肢的末梢循环、皮温、感觉、运动等情况尤其是小腿肿胀程度、踝关节伸屈、足背动脉搏动、足趾感觉等,借以了解局部血管和神经功能。患肢应取功能位。为了确保疗效,抗生素必须现配现用,并在规定时间内输完,注意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术后早期锻炼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稳定型骨折术后第1天即可开始使用持续被动锻炼机,幅度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不稳定型或粉碎型骨折患者,术后3~4d只能作股四头肌舒缩和踝关节背伸、屈跖及足趾伸屈等静态锻炼,然后根据病情进展再使用CPM机加强锻炼。术后2~12周,患处疼痛消失,逐渐加强患肢邻近关节活动;下肢骨折病人在8周石膏等外固定去除后在拐杖帮助下下地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骨折临床愈合,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和活动量,注意循序渐进,过犹不及。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死亡病例。在护理中,根据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伤口感染及术后复发率为判断标准。经过实施整体护理的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愈合率为96.9%(31/32)。
3 讨论
四肢长骨干骨折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遗留功能障碍。目前大多数病人入院后行切开或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为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高质量的整体护理对病人接受手术、配合手术、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现在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水平的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应运而生。在治疗观念上重视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有利于恢复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凋整,重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使患者得到了从治疗到康复整个过程的护理指导,实现了患者自我保健的愿望,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愈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工作中,首先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和有关顾虑,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使之能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适时有效地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从而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不过在康复锻炼中,术后早期使用CPM锻炼可减轻病人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能有效的预防股四头肌粘连或关节囊的挛缩,避免了膝关节僵硬,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康复。持续运动期间同时注意主动运动,以增强肌肉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不仅利于伤口愈合,还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因被动运动最终被主动活动所代替。通过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正确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术后观察,认真地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领,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裴国献,任高宏.长管状骨骨折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1):10-14
[2] 王韬,徐峥宇,顾新丰.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治疗1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141-1142
[3] 周晓燕.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3,9(5):044801
[4] 高玲.多发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预见性护理[J].安徽医药,2006,10(7):547
[5] 谢得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75
[6] 王大明.膝关节及其附近骨折分阶段康复治疗148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3,7(4):596
作者单位:657800 云南省水富县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崔庆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