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截瘫病人负性情绪的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72-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行业飞速发展,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外伤性截瘫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外伤性截瘫患者是由意外事故严重创伤脊髓而引起的,截瘫后患者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容易引起多系统并发症,受到死亡的威胁。预后严重,一般可造成终身残疾。常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精神和生活上的沉重负担。所以大多患者心理反应强烈,表现为恐惧、焦虑悲伤、孤独、无助、愤怒、罪恶感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是一种不良的情绪,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会大大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直接或间接引发诸多疾病。因此对外伤性瘫痪患者除要积极治疗躯体疾患外,对心理进行干预,使患者有一个健康心理面对现实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1998年~2008年收治外伤性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病人88例。男性67例,女性21例。患者在住院时期评估中发现:患者负性情绪的轻重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不同心理症状的轻重程度存在差异。见表1:
2 心理状况评估
从上表中可知,负性情绪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青壮年高于老年人;从职业看,无生活保障者高于有生活保障者;文化程度低者高于文化程度低者。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各治疗期不同患者的负性心理的轻重各有不同。常经过以下五期:①恐惧、焦虑期;②理想心理期;③抑郁、悲观、失望期;④默认、迫切心理期;⑤依赖期。评估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心理各期不同动态了解患者心理,认真分析,正确评估,找出患者负性情绪的症结,制订一个理想的、个体化的心理疏导计划。
3 干预目标
①缓解患者心理社会应激:让患者自知,自信。②调节患者情绪:消除负性情绪,向正性情绪发展。③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面对现实,使角色健康的转化。④增加患者适应和应对能力:保持最佳的心理健康状态。
4 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旨在对心身病症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它能充分调动患者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疗预防价值[2]。研究[3]证实,几乎所有患者都伴有情绪的改变,不良情绪一方面表现为依从性的下降,不能配合正常的治疗和护理;另一方面影响护患关系,表现为护理满意度的降低。因此,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安抚、疏导是十分迫切需要。心理疏导目的是帮助患者分析负性情绪的成因,提供相应的减压指导,帮助来患者从各种恼人的情绪中走出来。以良好的心态,稳定病人情绪面对现实,以利于治疗和康复。
4.1 恐惧焦虑期:由于意外事故的发生,病人毫无思想准备,且面临着生存与死亡、健康与残疾的选择;入院后对周围环境的陌生,肉体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与恐怖心理。此期心理上干预:给病人一定的时间,发泄心中的不满。在心理干评估过程中,女性负性情绪较男性轻,是因为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有更多的情感发泄渠道和对象,有利于不良情绪的释放;满足患者需要,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心理。病情稳定后做好入院介绍工作,主动与患者打招呼、交谈,通过身体姿势、体态语言、亲切同病人交谈,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对现实,帮助病人角色健康的转化。
4.2 理想心理期: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对治疗望值过高,充满着幻想,认为会治愈出院。否认目前截瘫现状。此阶段做好宣教有关疾病知识;耐心,态度和蔼,细致讲解脊髓损伤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是慢长的,康复过程是医护患者三方相互配合完成,不单靠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靠病人的毅力,自信心。同时让患者明白过分的焦虑会影响食欲、睡眠,不利于机体的康复。让患者正确对待病情,主动调节情绪,维持心态平衡。
4.3 抑郁、悲观失望期: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是个体对现实威胁缺乏对策而处于失望与无助状态下的心理反应[4]。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于病情恢复较慢,双下肢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变成一个废人。加上家庭、婚姻、经济、工作、前途等社会问题。使患者顾虑重重,情绪低落。产生悲观、失望、抑郁心理。此期心理干预是发展患者积极情绪,应对消极情绪:护理人员为病人创造交流的机会,每天多花几分钟与患者交谈,细心照顾,耐心开导;动员亲属给予病人精神和生活上的大力支持;邀请有经验、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教,促进患者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增进正性情感;运用森田心理疗法理论增强患者自信心;利用个体存在状态变化引起社会认同的改变。如张海迪,前美国总统罗斯福等名人为例,让患者懂得一个思想健康的人不是“残”人;目前我国上对残疾人的关心和重视。如残疾人经商可免税;我国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同样找他们的价值等。使其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责任。鼓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最大程度恢复到最佳的健康状态[5]。
4.4 默认、迫切心理期: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承认疾病的预后,能积极配合治疗,但常迫切知道检查治疗的结果,期待治愈。此期护理干预是: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放弃消极无效的行动,采取积极行动配合治疗;深入心理沟通,密切护患关系,增加病人的信任度,降低病人在陌生感的良好环境;与患者共同参与制订康复治疗计划,让患者了解整个康复治疗过程、疾病的进展。并且对每次病情微小的恢复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患者的每分努力和付出给预赏识。让患者有成功感,以增加信心。
4.5 依赖期:由于病情重,肢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身体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事事需要别人代做,患者依赖心理加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明依赖性会造成机体废用性肌萎缩,并发其他的疾病,不利于原发病的康复。讲解卧床期间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训练技能及自护知识,如翻身、坐起、减压、轮椅、站立训练等;在开展心理护理时,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6]。建立起医院一社区一家庭的综合关怀支持系统,提高病人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让病人有心理归属感。使患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治疗状态,加快病情的康复。
5 评价
本组病人经过心理干预,患者的心理障碍解除了,消除了负性情绪,面对现实,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6 体会
在对负性情绪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必需重视患者心理状况的动态观察与评估。制订个体化治疗计划,才能有效解决了病人心理问题,帮助病人顺利渡过了心理危机;一个心身健康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能动性;同时也体会到医学模式的转变向广大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任娟清主编.实用药物手册[M].第2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08
[2] 王国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J].实用护理杂,2000,16(4):42-43
[3] 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61
[4] 联青,四肢伤康复病人的心理诊断.中国康复,1989,4(1):15
[5] 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0,120-122
[6] 刘增垣.心身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2000.52
作者单位:545000 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百拇医药(韦金萍 韦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