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8年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评估2008年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调查2008年消化性溃疡病药物的主要品种、数量以及DDDs。结果:该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多为口服用药与多联用药,雷尼替丁DDDs排在首位。结论:只有合理规范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才能根治溃疡病药物。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治疗;治疗药物;雷尼替丁
[中图分类号]R9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83-01
消化性溃疡病(PepticUlcerPU)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以慢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为主要病变的消化道疾病,病程多有慢性且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仍未阐明。目前更多的研究理论认为:胃窦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胃动力异常、药物及化学品的刺激及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品种很多,主要有平滑肌痉挛和止痛药、口服抗酸药、口服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笔者为此就我院2008年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状况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12月在我院门诊部就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例500例,男375例,女12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2.5岁,病历、胃镜检查报告和处方都齐全时方采用为病例,所有处方与病历经核对证实为患者本人就诊用药。500例全部经胃镜证实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其中胃溃疡210例,十二指肠溃疡290例。幽门螺杆菌(Hp)临床诊断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作组织学染色法检查出Hp阳性400例、Hp阴性50例和未检测20例。
1.2 调查方法:按药品金额和用药人次多少进行排序,以此数据为基础分析临床用药特点和用药趋势。确定限定日剂量(DDD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经过综合并经咨询临床医师,共同设定的DDD值。DDDs值:以药品的总购入量除以相对的DDD值,求得该药的DDD数(DDDs值),即用药人次(治疗日数)。对、DDD值、DDD数据进行处理,求得购药金额序号和用药人次序号。求得用药入次序号与购药金额序号的比值,此比值是反映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次是否同步的指标。
2 结果
2.1 常规治疗药物选用:500例中应用了抗菌药物的有475例,使用率为95.0%;其中400例选用了一种或一种以上公认为Hp敏感的抗菌药物。496例中有96例使用的是注射用抗菌药,而未用口服抗菌药。用药3d者10例,用药4d者16例,用药5d者30例,用药6d者40例,用药7d以上者400例。
2.2 2DDDs排序:前5位抗消化性溃疡药物2008抗消化性溃疡药物DDDs前5位、构成比及日均费用见表1。雷尼替丁排在首位,铝硫酸镁,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均费用便宜,DDDs排位靠前,临床应用频度高。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药物市场愈来愈受到各方的关注,尤其在多方政策影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和健康发展的局面,为医疗和药品市场发展和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消化系统药物是位居第4大类的药品,保持了稳定、合理的增长。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为主要病变的消化道疾病,人体胃部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物质,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和胃蛋白酶(攻击因子)会损害胃和肠内的黏膜而形成溃疡,即胃肠黏膜发生糜烂,严重时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溃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而导致攻击性因子与防御性因子的失平衡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Hp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存在常常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延迟愈合和复发。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外推出的质子泵抑制剂、钠剂、甲硝唑加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对耐甲硝唑HP的消化道疾病更有效,有效率可提高90%以上。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可分为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胆碱受体阻断剂及胃泌素等受体阻断剂及胃动力药等几类。在抗消化性溃疡药中。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阻断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与其受体的结合,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目前上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札替丁、尼沙替丁等。其中以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在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少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其中雷尼替丁是第二代H2受体拮抗剂,疗效稳定、价廉、不良反应少。本组中雷尼替丁DDDs排在首位,与其文献基本相符。主要通过非酶代谢,因而无明显个体差异,疗效稳定,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雷贝拉唑疗效稳定、价廉,两种药物均深受病人欢迎。从上表分析,2008年我院口服抗消化性溃疡用药较为合理。抗消化性溃疡药是临床十分重要的常用药物,安全、高效、经济的药物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
总之,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是十分重要的常用药物,关注这些药物的市场应用和合理用药状况,将有利这类药物的计划生产和临床应用,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百拇医药(张秀芳)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治疗;治疗药物;雷尼替丁
[中图分类号]R9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83-01
消化性溃疡病(PepticUlcerPU)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病,以慢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为主要病变的消化道疾病,病程多有慢性且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仍未阐明。目前更多的研究理论认为:胃窦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胃动力异常、药物及化学品的刺激及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品种很多,主要有平滑肌痉挛和止痛药、口服抗酸药、口服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笔者为此就我院2008年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状况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12月在我院门诊部就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例500例,男375例,女12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2.5岁,病历、胃镜检查报告和处方都齐全时方采用为病例,所有处方与病历经核对证实为患者本人就诊用药。500例全部经胃镜证实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其中胃溃疡210例,十二指肠溃疡290例。幽门螺杆菌(Hp)临床诊断可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作组织学染色法检查出Hp阳性400例、Hp阴性50例和未检测20例。
1.2 调查方法:按药品金额和用药人次多少进行排序,以此数据为基础分析临床用药特点和用药趋势。确定限定日剂量(DDD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经过综合并经咨询临床医师,共同设定的DDD值。DDDs值:以药品的总购入量除以相对的DDD值,求得该药的DDD数(DDDs值),即用药人次(治疗日数)。对、DDD值、DDD数据进行处理,求得购药金额序号和用药人次序号。求得用药入次序号与购药金额序号的比值,此比值是反映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次是否同步的指标。
2 结果
2.1 常规治疗药物选用:500例中应用了抗菌药物的有475例,使用率为95.0%;其中400例选用了一种或一种以上公认为Hp敏感的抗菌药物。496例中有96例使用的是注射用抗菌药,而未用口服抗菌药。用药3d者10例,用药4d者16例,用药5d者30例,用药6d者40例,用药7d以上者400例。
2.2 2DDDs排序:前5位抗消化性溃疡药物2008抗消化性溃疡药物DDDs前5位、构成比及日均费用见表1。雷尼替丁排在首位,铝硫酸镁,西咪替丁、奥美拉唑均费用便宜,DDDs排位靠前,临床应用频度高。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药物市场愈来愈受到各方的关注,尤其在多方政策影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和健康发展的局面,为医疗和药品市场发展和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消化系统药物是位居第4大类的药品,保持了稳定、合理的增长。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为主要病变的消化道疾病,人体胃部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物质,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和胃蛋白酶(攻击因子)会损害胃和肠内的黏膜而形成溃疡,即胃肠黏膜发生糜烂,严重时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溃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而导致攻击性因子与防御性因子的失平衡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Hp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存在常常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延迟愈合和复发。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外推出的质子泵抑制剂、钠剂、甲硝唑加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对耐甲硝唑HP的消化道疾病更有效,有效率可提高90%以上。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可分为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胆碱受体阻断剂及胃泌素等受体阻断剂及胃动力药等几类。在抗消化性溃疡药中。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阻断内源性或外源性组胺与其受体的结合,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目前上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札替丁、尼沙替丁等。其中以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在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少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其中雷尼替丁是第二代H2受体拮抗剂,疗效稳定、价廉、不良反应少。本组中雷尼替丁DDDs排在首位,与其文献基本相符。主要通过非酶代谢,因而无明显个体差异,疗效稳定,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雷贝拉唑疗效稳定、价廉,两种药物均深受病人欢迎。从上表分析,2008年我院口服抗消化性溃疡用药较为合理。抗消化性溃疡药是临床十分重要的常用药物,安全、高效、经济的药物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
总之,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是十分重要的常用药物,关注这些药物的市场应用和合理用药状况,将有利这类药物的计划生产和临床应用,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百拇医药(张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