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敷贴对慢阻肺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956KB,1页)。
[摘要]目的:观察夏天三伏期内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敷贴治疗慢阻肺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2008年34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8人于15点-17点进行穴位贴敷,对照组242人于其它时间进行贴敷,观察和评价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81.4%。结论: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敷贴对慢阻肺起到较好防治作用,提高了穴位敷贴的有效性。
[关键词]子午流注;穴位敷贴;慢阻肺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53-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呼吸衰竭及肺心病,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现行的药物如支气管扩张药、糖皮质激素等只能提供有限的疗效,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迫切需要[1],而中医“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已取得一定疗效。自2006年~2008年夏季三伏期内我科在“冬病夏治”的基础上,对98例COPD患者运用子午流注法于15~17点肺功能最弱时用补虚助阳或温热辛散的药物敷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2006年~2008年夏天三伏期内我院门诊进行穴位敷贴治疗慢阻肺的病人340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82例,年龄14-85岁,平均年龄53.4岁;病程6个月~60年,平均病程12.1年;诊断及分级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97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诊断标准[2],患者无肺部急性感染、活动性肺结核及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
1.2 治疗方法:夏季三伏期内,实验组于15点-17点进行穴位贴敷,对照组于其它时间段进行贴敷。
1.3 方药组成:白芥子33%,细辛15%,延胡索33%,甘遂l5%(以上4药共研为细末),生姜适量(捣烂取汁)。用时以适量鲜姜汁和水调成泥膏密封备用。
1.4 穴位选择:每次选5穴,一年3次。第一次:大椎、肺俞(双)、膏肓(双);第二次:定喘(双)、肾俞(双)、膻中;第三次:大杼(双)、风门(双)、天突。痰多者加丰隆,肾虚者加肾俞,心功能不全者加心俞,脾虚体弱者加脾俞、足三里。选穴时病人反坐靠背椅上,裸露背部,背部取穴贴药时,避开肋骨取上下肋骨边缘,肋间隙处,易于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1.5 敷贴方法:将调好的药泥做成直径约2cm,厚约0.5cm的药饼贴在选准的穴位上,用医用橡皮胶固定,如皮肤过敏或汗多胶布失去粘性,可用绷带捆绑固定。
1.6 敷贴护理:嘱病人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先了解一下药性,勿使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下次治疗;第三次贴敷时间可适当延长,可有较长时间修复。每次贴敷时间2~3h,患者可根据自我耐受程度适当延长贴敷时间,建议成人可贴2~8h,儿童1~4h。如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严禁抓挠。告诉病人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宽松衣衫,贴敷后应尽量减少运动,避免出汗敷贴脱落,保持周围皮肤干燥,避免电扇、空调直吹影响阴寒外发,最好呆在自然通风处以利药物吸收;贴敷当天不宜洗浴,洗浴以温水为宜,局部不可用力擦洗;注意睡眠充足,不熬夜,放松肌肉、缓解情绪,以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促进治疗效果。贴敷期间患者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辛辣、甜食、肥甘厚腻、生冷及刺激之品;少吃温热“发物”,如牛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海鲜、蘑菇、韭菜、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新鲜桂圆或荔枝等;多饮水,保证每日进水量在2L以上。
1.7 疗效标准:两组患者治疗疗程结束后追访,询问病情、目前状况、表现、2006~2008年冬季发病情况。显效:咳嗽、咳痰、气喘症状明显好转,至发病季节未见病情明显加重;有效: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好转,至发病季节虽有发作但较往年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至发病季节仍发作或渐加重。疗效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2 结果
15点~17点接受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90.8%;于其它时间接受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81.4%。结合子午流注法于15点-17点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要优于其他时间接受治疗的患者,提高了穴位敷贴的有效性(见表1)。
总有效率卡方检验:P=0.04695
3 讨论
子午流注根据中医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春夏养阳”、“虚则补之”的原则,将中医外科学与针灸学天灸疗法完美结合[4]。中医学的两大特点: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施治。经络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它纵横交错,沟通表里上下,联系全身,是人体联络脏腑和气血运行的通道;腧穴是人体气血汇聚之所,是脏腑经络之气达于体表的部位[5],脏腑-经络-俞穴关系密不可分,腧穴是药物敷贴的治疗部位。子午流注学说集中地反映了人体气血盛衰变化的规律,它与五脏六腑相配: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为: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子午流注学说认为,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所以肺经寅时(3点~5点)最旺,肺功能最强,申时(15点~17点)最弱。夏季“三伏”天,阳旺阳升,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气血趋于体表,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于申时(15点~17点)肺功能最弱时运用补虚助阳或温热辛散的药物贴敷,以气相应,以味相感,内引外联,天人合击,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鼓舞正气,药借热势,热助药力,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通过经络气血的传导药力直达脏腑,到达病所,达到激发正气、调节肺气、补养阳气、散寒祛湿、理气调血、健脾和胃益肾、止咳平喘,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以预防冬病发作或彻底铲除病根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敷贴属中医外治法,与内服之法有“殊途同归之妙”,作用机制为于肺功能最弱时以药物通过体表穴位-经络-内脏相关的途径产生放生增益效应[6]。一则药物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发挥经络穴位本身的理气血、调阴阳、补虚损;二则药物透皮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退,也发挥了其药理作用;三则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达到改善过敏体质及缓解临床症状之目的[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5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