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09年第12期
编号:12049745
早期康复对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日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12期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16例及对照组16例,均为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量达到锥颅术手术标准,行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早期组患者为锥颅术后7~14d,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无精神症状即开始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于锥颅术后3~6个月接受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均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和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早期组F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3个月,2组FMA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0.05),2组间比较,早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降低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患者的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早期康复;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1.1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80-01

    随着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技术的普及,脑出血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降低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患者的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根据康复训练介入的时间不同对32例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对照性研究,以探讨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09年3月我科住院的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32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并达到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标准,行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均为首次发病,病灶位于单侧大脑半球,出血量30~50ml,存在中重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32例患者分为两组,早期组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59岁;病程7~14d。对照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0岁;病程3~6月。
, 百拇医药
    1.2 方法: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必要的内科支持治疗,管理血压,脑保护治疗,治疗过程中配合心理护理,调动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①早期组:患者脑出血发病24h内行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治疗,配合降颅压,脑保护等常规药物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无意识障碍及明显精神症状,7~14d即转入康复科实施系统的康复干预,依次分阶段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急性期卧床时良肢位保持,各关节的被动活动,从简单屈伸开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健侧肢体同时协调配合训练[1]。每次10min,电动直立床每次10min,1次/日;逐渐增加主动运动,更换体位训练,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作屈伸,内外旋及桥式运动等,每次20min,2次/日。恢复期根据患者康复评定结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训练方案,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行训练,及ADL训练。训练方法参照Bobath、Brunnstrom、PNF等技术具体操作,训练程序,下肢按无支撑坐位训练-床上躯干肌训练-床边起坐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的程序进行。上肢按肩-肘-前臂-腕-掌指关节功能训练的程序进行[2],每次30min,2次/日。②对照组于术后3-6月才开始系统的康复干预,其训练内容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制定包括主被动关节活动,体位转移,坐站平衡训练,步行训练及ADL训练,对肌肉萎缩患者使用低频电刺激,智能康复训练器做主动或被动训练性活动,对痉挛患者使用反射抑制肢位和持续性牵伸手法等。
, http://www.100md.com
    1.3 评定指标:2组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3个月时采用Fuge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3]评定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ADL。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s)采用表示,t检验及χ2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康复训练前FMA评分对照组明显高于早期组,ADL评分相近,康复训练3月后,FMA评分和ADL评分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2组间比较,早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目前对于早期康复的时间界定是指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即可开始[5],应无昏迷,对疼痛和不适有反应,无明显精神症状,能配合康复训练。并不一定要求患者有良好的交流能力。
, 百拇医药
    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早期康复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良姿位的摆放,各关节被动,主动活动,电动直立床及经皮神经肌肉点刺激等。通过反复训练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尽快产生新的联系,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康复。有研究表明,脑功能恢复在卒中后3个月最快[6],早期看能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ADL能力的提高[7]。

    目前对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较多,单纯对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早期组患者在发病7~14d即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并根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制定下一步训练计划,逐渐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避免了患者继发障碍的发生(如关节挛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内翻,肩手综合征等),使得中远期康复训练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对照组虽然在康复干预前FMA评分明显高于早期组,但生活自理能力与早期组无明显差异,康复干预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则明显低于早期组,提示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肢体功能会有一些自然恢复,但患者多并发有关节挛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疼痛,足下垂内翻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且影响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及增加康复难度,故肢体功能恢复缓慢,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差,大大降低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低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亦能加重病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脑出血锥颅碎吸溶解引流术后的患者,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整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http://www.100md.com(戴 馨 王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