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3例
[摘要]目的:探讨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应用体会。方法:使用美国Bard公司研制的修补材料对53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55例次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平片式修补38例次,疝环充填式修补17例次。结果:本组无特殊并发症,随访6个月~4年,无一例复发。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而住院费用有显著差异。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少。尤其适用于中老年患者以及复发疝。术中要对网片进行修剪,使其适合局部解剖,且将网片固定妥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操作简单。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82-01
, 百拇医药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外科使用美国Bard公司研制的修补材料对53例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16~75岁。55例次修补术中斜疝46例次(其中双侧疝2例次),直疝8例次,复发疝1例次。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1年分型[1],Ⅰ型5例次,Ⅱ型24例次,Ⅲ型25例次,Ⅳ型1例次。Ⅰ型、Ⅱ型、Ⅲ型中疝环缺损<4cm者采用平片式无张力修补,共38例次;Ⅲ型中疝环缺损≥4cm和Ⅳ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共17例次。修补材料:①网片采用Bard公司提供的型号为15cm×15cm预裁式聚丙烯补片,每片裁剪成4小片,可供4例(次)修补使用。②网塞为Bard公司的BardMeshPerfixPlug产品。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切口选择,游离疝囊和精索与Bassini修补术相同,较大疝囊可中部横断,远端疝囊止血后旷置。①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高位结扎疝囊,根据术中情况对网片作相应修剪后展平于精索后方,网片外侧圆孔包绕精索,圆孔外侧超过精索1~1.5cm用丝线缝合2针并与后面的肌肉组织固定,网片四周用丝线与腹股沟韧带、陷凹韧带、耻骨结节的腱膜组织、联合肌腱、腹内斜肌的弓状缘等组织间断缝合固定数针。然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脂肪及皮肤。②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不高位结扎疝囊,直接将疝囊翻入腹腔,大疝囊中部横断,近端用丝线连续缝合后翻入腹腔,将锥形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内,充填物的外瓣与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固定4~6针,其余步骤同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患者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最长60min,最短30min,平均约45min;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24h;切口轻度疼痛时间2~3d,口服非甾体止痛药可缓解,不需要强效止痛剂;10例术后体温37.4℃~38.2℃,第2天或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术后5~8d出院。
2.2 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伤口红肿,经换药、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切口感染;急性尿潴留2例,留置导尿2d后自行排尿;未发现术后睾丸炎、睾丸萎缩、射精困难和射精痛。
2.3 复发率:55例患者术后随访51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均未发现复发。
2.4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手术时间、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住院费用有显著差异,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住院费用2000~2500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住院费用3500~4000元。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平片式可以用于大多数的腹股沟疝,它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经济条件差的农民。两种术式都要用到补片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马颂章[2]认为使用补片疝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平片宽度与长度不足、补片固定不确切等。补片的放置妥当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术中根据患者腹股沟管后壁的解剖情况,修剪补片大小适度、形状适宜,补片放置平整,缝合后无张力为原则。
术中注意保护精索是防止术后出现睾丸炎、睾丸萎缩、射精困难和射精痛的关键。避免完全分离提睾肌纤维,提睾肌一般钝性分离即可;勿损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大的斜疝疝囊不完全游离疝囊,中部横断疝囊可有效减少血管损伤危险;对疝囊与精索粘连致密者,不强行分离粘连,剪开疝囊,将与精索粘连致密的疝囊壁留在精索上,剪开的疝囊做高位结扎(平片式)或用丝线连续缝合(疝环充填式)。
预裁式聚丙烯补片的管理。成人腹股沟疝修补用聚丙烯平片一般为4cm×6cm~6cm×8cm,15cm×15cm预裁式聚丙烯补片足够4例(次)使用,只要保证补片在管理使用中的无菌,可避免因补片原因造成感染而手术失败。我们的做法是:未开封的补片在手术切皮前在手术台上打开,平均剪成4小片,留1片在术中使用,其余3片分别用无菌包布包好保存,下次使用前放入甲醛熏柜中消毒至少12h,术中取出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浸泡。本组中无一例因补片原因造成感染。
最初无张力疝修补术要求在固定补片或网塞时用可吸收缝线,而本组4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均用了不吸收缝线(传统4号丝线),未发现有明显并发症。不吸收线价格低廉,可在基层广泛应用,且可减少医疗费用。, 百拇医药(李同民)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82-01
, 百拇医药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外科使用美国Bard公司研制的修补材料对53例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术,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患者,全为男性,年龄16~75岁。55例次修补术中斜疝46例次(其中双侧疝2例次),直疝8例次,复发疝1例次。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1年分型[1],Ⅰ型5例次,Ⅱ型24例次,Ⅲ型25例次,Ⅳ型1例次。Ⅰ型、Ⅱ型、Ⅲ型中疝环缺损<4cm者采用平片式无张力修补,共38例次;Ⅲ型中疝环缺损≥4cm和Ⅳ型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共17例次。修补材料:①网片采用Bard公司提供的型号为15cm×15cm预裁式聚丙烯补片,每片裁剪成4小片,可供4例(次)修补使用。②网塞为Bard公司的BardMeshPerfixPlug产品。
1.2 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切口选择,游离疝囊和精索与Bassini修补术相同,较大疝囊可中部横断,远端疝囊止血后旷置。①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高位结扎疝囊,根据术中情况对网片作相应修剪后展平于精索后方,网片外侧圆孔包绕精索,圆孔外侧超过精索1~1.5cm用丝线缝合2针并与后面的肌肉组织固定,网片四周用丝线与腹股沟韧带、陷凹韧带、耻骨结节的腱膜组织、联合肌腱、腹内斜肌的弓状缘等组织间断缝合固定数针。然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脂肪及皮肤。②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不高位结扎疝囊,直接将疝囊翻入腹腔,大疝囊中部横断,近端用丝线连续缝合后翻入腹腔,将锥形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内,充填物的外瓣与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固定4~6针,其余步骤同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患者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最长60min,最短30min,平均约45min;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24h;切口轻度疼痛时间2~3d,口服非甾体止痛药可缓解,不需要强效止痛剂;10例术后体温37.4℃~38.2℃,第2天或第3天体温恢复正常,术后5~8d出院。
2.2 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伤口红肿,经换药、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切口感染;急性尿潴留2例,留置导尿2d后自行排尿;未发现术后睾丸炎、睾丸萎缩、射精困难和射精痛。
2.3 复发率:55例患者术后随访51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均未发现复发。
2.4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手术时间、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住院费用有显著差异,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住院费用2000~2500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住院费用3500~4000元。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平片式可以用于大多数的腹股沟疝,它具有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经济条件差的农民。两种术式都要用到补片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管后壁,马颂章[2]认为使用补片疝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平片宽度与长度不足、补片固定不确切等。补片的放置妥当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术中根据患者腹股沟管后壁的解剖情况,修剪补片大小适度、形状适宜,补片放置平整,缝合后无张力为原则。
术中注意保护精索是防止术后出现睾丸炎、睾丸萎缩、射精困难和射精痛的关键。避免完全分离提睾肌纤维,提睾肌一般钝性分离即可;勿损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大的斜疝疝囊不完全游离疝囊,中部横断疝囊可有效减少血管损伤危险;对疝囊与精索粘连致密者,不强行分离粘连,剪开疝囊,将与精索粘连致密的疝囊壁留在精索上,剪开的疝囊做高位结扎(平片式)或用丝线连续缝合(疝环充填式)。
预裁式聚丙烯补片的管理。成人腹股沟疝修补用聚丙烯平片一般为4cm×6cm~6cm×8cm,15cm×15cm预裁式聚丙烯补片足够4例(次)使用,只要保证补片在管理使用中的无菌,可避免因补片原因造成感染而手术失败。我们的做法是:未开封的补片在手术切皮前在手术台上打开,平均剪成4小片,留1片在术中使用,其余3片分别用无菌包布包好保存,下次使用前放入甲醛熏柜中消毒至少12h,术中取出后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浸泡。本组中无一例因补片原因造成感染。
最初无张力疝修补术要求在固定补片或网塞时用可吸收缝线,而本组4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均用了不吸收缝线(传统4号丝线),未发现有明显并发症。不吸收线价格低廉,可在基层广泛应用,且可减少医疗费用。, 百拇医药(李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