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0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048787
二巯基丙磺酸钠驱汞治疗致药疹1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91KB,1页)。

     【中图分类号】R39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1-0117-01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47岁,系某荧光灯厂的排气维修工,接触汞蒸气作业27年。因“反复牙龈肿胀、出血9年,双手震颤4年”入院。入院诊断:汞作业待查。该患者既往曾在其厂职工医院进行二巯基丙磺酸钠(Soudium Dimercaptopropane Sunate,DMPS)驱汞治疗:1989年至1997年每2年治疗一次,每次2个疗程,共治疗5次。但1997年患者在驱汞过程中出现口唇发麻、肿胀等过敏反应。此后就未再系统治疗。本次由厂方安排来南京市职业病防治医院进行职业病诊断。入院后予二巯基丙磺酸钠0.25g肌注1次/d驱汞,同时予地塞米松10mg静滴1次/d、异丙嗪25mg肌注1次/d抗过敏治疗。治疗第一天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但第二天,在二巯基丙磺酸钠肌注后约2h,患者出现双肘关节及双手、双脚红肿瘙痒。第三天停二巯基丙磺酸钠,继续原地塞米松、异丙嗪抗过敏,并加用氯雷他定。但患者四肢红肿仍在加重,双手双脚呈紫红色,并出现十余个水泡,瘙痒难忍。经中科院皮肤病研究所诊断为药物性皮炎即药疹。予口服强的松10mg3次/d、氯雷他定10mg1次/d,外用炉甘石洗剂及糖皮质激素霜剂治疗7d,水泡逐渐破溃,结痂。四肢皮肤肿胀减退,肤色转黑。遂予强的松逐渐减量至停药。患者最终四肢皮肤呈手套袜套样色素沉着。患者病程中未出现口唇、阴囊等皮肤-粘膜交界处的病变。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91KB,1页)